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香港院校现大规模学历造假,职业资格认证造假风险警示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40:3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香港院校现大规模学历造假,职业资格认证造假风险警示

近日,香港院校申请中的学历造假事件持续发酵,再次敲响了职业资格认证造假的警钟。这起事件不仅涉及金额巨大,还暴露了当前职业资格认证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职业资格认证造假的法律后果、常见手法,并通过具体案例揭示其严重性,呼吁公众通过合法途径获取职业资格认证。

01

香港院校学历造假事件震惊全港

今年5月,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发现约200名硕士研究生涉嫌以假冒本科学历获得入学资格。经调查,其中30多名学生被认定提交了假学历,预计最终可能涉及80至100名学生。这一事件震惊全港,各大学纷纷加强材料审核力度,甚至有学生因使用假学历而被捕。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对此表示,任何提供假信息都是违反香港法律的行为,政府将严厉打击。香港中文大学在2024学年招生时已堵截十宗怀疑造假案例并报警,香港教育大学也发现有硕士生用假学历申请入学,涉事学生已被起诉及提堂。

02

职业资格认证造假的法律风险

职业资格认证造假不仅会损害个人信誉,还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的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职业资格认证,即使未构成犯罪,也可能面临行政处罚。例如,根据《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应试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或者成绩证明等属于严重违纪违规行为,将被取消考试成绩,记入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诚信档案库,记录期限为五年。

03

造假手段揭秘:黑客入侵与山寨官网

职业资格认证造假的手段日益隐蔽和高科技化。据央视网报道,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黑客手段将假证书的查询链接嵌入官方网站,或者制作高度仿真的山寨官网,使受害者难以辨别真伪。

例如,在一起典型案例中,苏州某公司人事经理韩先生通过网络找到一家培训机构,对方承诺可以通过正规途径评出所需证书。两个月后,韩先生收到了四本证书,每本证书都对应一个档案袋,里面主管部门的红头文件、委托查询的回复函等材料一应俱全。尽管申报表格的内容都空着,留给证书使用者自己填,但上级审批部门的公章早已全部盖齐。更离奇的是,刚刚拿到的证书,证书的印发时间却“穿越”到了几年前。

经过在官网查询,韩先生也确实查到了证书。也因此,尽管3万4千元的价格并不便宜,但和企业需求相比,韩先生觉得,只要能在官方网站查到,这钱就花的值。然而,付款后不久,这个链接突然消失了。韩先生回忆,当时进入的所谓“查询窗口”,是掺杂在“南京人事人才服务网”通知栏内的一个“链接”。

04

典型案例:从“高级工程师”到“党校学历”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这些从事“办证”业务的“培训机构”都在标榜自己的合法性和正规渠道,甚至能以“教育培训”的名义为“办证业务”签订公司合同。例如:“工商局批准的合法培训机构”、“建设系统专业的培训机构”…… 林林总总。

而韩先生也表示,给他办证的公司,在工商局网站上也有注册信息,是正规、确实存在的公司,而且公司有店面。然而尽管这样,自己还是被骗了。

有注册办公地址、有前台、有客服……这些专注于“办证”的所谓“培训机构”从表面看和正规公司没什么两样,但他们忙碌的业务却颇为神秘。

通过调查,记者获得了一份此类机构推销办证业务的“内部教材”:先是以权威部门、协会的“旗号”打消对方的疑虑,同时以所谓“破格录取”的“极低门槛”引人上钩,然后研究办证人各种可能的回复,提前准备好回应的内容,并不停地催款。

承诺“官网可查询”是催款时最常用的“杀手锏”。虚假证书的信息又是怎么进入相关部门的官方网站里的呢?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道出了玄机。

业内人士 “潘老师”:因为我们做5年了,我知道这个东西,市场水很深,人家给你做一个网站,或者给你加一个代码让你的信息可以进去,等过了一段时间你再去查,人家不认可了都。

为不符合审核标准的人印制假证书,再通过黑客手段把证书信息的查询链接“塞进”官方网站,如果官网难以侵入,就“山寨”一个仿冒的官网。种种费尽心思,只为给假证书制造一个“上网可查”的假象。

网络攻击:办假证“逼停”真官网

张凯亮是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人社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一次在搜索本单位的官网时,他发现竟有另一个网站与官网同名,真假难辨,而假冒网站甚至会排在真正官网的前面。而在仿冒网站会有仿冒的查询窗口,查询职称认定信息,而原有的官方网站则并没有这样的功能。在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网”所服务的劳动年龄段人口约有20万,而正是因为假冒网站的出现,原有官网被迫关停,包括通知、公告和申报在内的各项工作一度“停摆”。

仿冒党校网站,百余人获得“学历”

假冒网站“瞄上”的不止是人社领域。这个打着“长治市委党校”名义的网站,不仅在工信部查不到备案,IP地址也在境外。它不仅在版式设计上极力模仿官网风格,新闻资讯、领导活动也不断更新,而且“自创”出了原网站根本没有的“学历认证”这个板块。

有知情者向记者提供了这个假冒网站的一份后台数据。根据这个多达一百多人的名单,在所谓的“学历认证”窗口一一输入这些人的姓名和证书编号,记者发现:名单上的人都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获取”了“长治市委党校”不同专业所谓本科甚至研究生的学历。记者发现,该“学历认证”甚至还设计了二维码,可以通过手机扫描再次“验真”。

凭空捏造“官网”,服务器藏匿境外

记者调查发现,这样的假网站目前已经颇具规模。除了仿冒某些政府官网的“真身”,造假者更会凭空捏造出貌似政府名头的网站,利用多个“分身”开展证书查询。这些假网站的名字有的仅“一字之差”,而服务器却均在境外。

学历造假、职称造假的“市场”究竟有多大?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个“办证机构”的网络广告上“窥见一斑”:带着不同的利益诉求,总有人想方设法用假证书,去钻审核的“空子”,破坏社会公平,挑战诚信底线。

据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张宏业介绍,买卖、使用假证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真正的受害者是普通的老百姓和群众。如果你买了假的医师资格证书,那么患者就是受害者,如果你买了教师资格证书,学生就是受害者……此外,那些通过自己辛苦学习,努力获得

05

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面对职业资格认证造假的严峻形势,公众应该如何避免上当受骗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选择正规渠道:通过官方渠道了解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关信息,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官方网站。

  2. 核实机构资质: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要仔细核实其资质和信誉,可以通过相关政府部门的网站查询其备案信息。

  3. 警惕“包过”承诺:任何声称“免考包过”、“快速取证”的承诺都可能是诈骗,职业资格认证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和评审程序。

  4. 官网查询验证:在收到证书后,应及时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查询验证,确保证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5. 提高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认识到使用假证书的严重后果,自觉抵制职业资格认证造假行为。

06

结语

职业资格认证造假不仅违反法律规定,还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和诚信体系。我们呼吁广大公众通过合法途径获取职业资格认证,切勿贪图一时之利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只有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途径获得的资格认证,才能真正为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