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神器:黄芪的N种吃法
冬季养生神器:黄芪的N种吃法
随着冬天的到来,气温骤降,人体的免疫力容易下降,这时候,黄芪作为补气养血的上品,不仅能增强表皮免疫功能,还能帮助抵御外界病邪的侵袭。无论是黄芪煮粥、煲汤还是泡茶,都能让你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感受到浓浓的暖意。快来试试这些简单易学的黄芪食疗搭配吧,让你整个冬天都充满活力!
黄芪:冬季养生的补气佳品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黄芪最广为人知的功效就是补气,无论是脾气虚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还是肺气虚引起的气短乏力、咳嗽气喘,黄芪都能发挥作用,帮你提升元气,让你活力满满,不再整天无精打采。
黄芪还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的作用。对于女生来说,黄芪更是美容养颜的好帮手。它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让我们的脸色更加红润有光泽,改善气色不佳的问题,由内而外散发出好气色。
黄芪的多种食用方法
煲汤:温暖滋补的养生首选
黄芪非常适合用来煲汤,可以与各种肉类搭配,既能增加汤的营养价值,又能改善口感。以下是几种经典的黄芪汤品:
黄芪瘦肉汤:黄芪瘦肉汤可暖中祛寒,提高抗寒能力。将20克黄芪与瘦肉一起炖煮,或者先用黄芪煎成一碗水,等肉炖烂以后倒入。无论何种做法,都要注意汤汁不可太浓,酱油等调料不要放得太早、太多,一般可在肉七成熟时放酱油,九成熟时放盐。炖好后吃肉、喝汤皆宜,每周1~3次。
黄芪炖牛肉:黄芪炖牛肉可益气补肺,养心安神。将黄芪与牛肉一起炖煮,适合脾胃气虚、肺气虚弱的人。
黄芪炖鸡汤:黄芪炖鸡汤适合脾胃气虚、肺气虚弱的人。取黄芪30克、童子鸡1只,将鸡处理干净后,把黄芪用纱布包裹好塞进鸡腹内,然后加入5枚大枣、数片生姜,再将鸡腹用线重新扎牢,放进砂锅内用大火烧开,再转用温火慢炖至鸡肉酥烂即可。用这种方法炖出来的鸡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养心、补气的效果特别好,是各种想补气的人的理想佳肴。
防风黄芪牛肉汤:首先准备牛肉250克、黄芪10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红枣10枚。将牛肉洗净,切成小块放入水中煮沸,把上面的血沫撇掉,3分钟后将牛肉捞起,在凉水里过一下。之后,在锅里放适量的水,将洗净的黄芪、白术、防风、红枣放进锅里,搅拌均匀,再用大火煎煮半小时。接下来把煮好的牛肉块,放入已经煮了半个小时的药汤锅里,改用小火再炖两小时,等到牛肉熟透,将黄芪、防风、白术捡出来,然后加入适量盐、葱、姜后,继续用大火再煮8分钟,最后放少许味精。容易感冒、体质虚弱、怕冷的人可每天喝一次。
煮粥:温和滋养的日常选择
黄芪也可以用来煮粥,既适合日常养生,又容易消化吸收。例如黄芪百合柏子仁粥,食材包括野生正北芪6克、百合9克、柏子仁9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制作方法如下:
- 百合提前泡1小时;
- 百合、黄芪,加水1500ml煮15分钟;
- 取汤汁加入粳米、柏子仁电饭锅煮30分钟
- 入红糖,搅拌融化。
这种粥具有养心、润肾燥、安神、除烦的功效,适合虚乏力、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状的人群。
泡茶:方便快捷的养生方式
黄芪泡茶是最方便的食用方法,适合日常饮用。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黄芪茶搭配:
黄芪大枣茶:黄芪60克,大枣30克,加水浸1小时后,煎煮30分钟,每日1剂,代茶饮,大枣可嚼食。本茶饮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健脾养血的作用,虚劳不足、面色无华、头晕眼花、疲乏无力、气短懒言、动辄汗出者可代茶饮用。
黄芪枸杞茶:黄芪6片,枸杞10颗,食材洗净,把黄芪和枸杞一同放入茶壶中,用开水泡,闷泡10分钟左右便可饮用。功效:益气固表、补安神、消除疲劳。
黄芪玫瑰茶:黄芪10g、玫瑰3朵,功效:补气活血、提亮肤色,适用:黄芪和玫瑰都活血化瘀,提亮肤色、美容养颜。月经不调、量少又暗、痛经、面色萎黄高、气虚血瘀、肝气郁结的女性可喝。
黄芪麦冬茶:黄芪10g、麦冬3颗,功效:润肺养阴,补血益气,适用: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和黄芪搭配,适合肺热躁咳、心烦失眠、脾肺气虚的集美。
黄芪茯苓茶:黄芪10g、茯苓6g,功效:补气养血、健脾祛湿,适用:黄芪利水消肿,茯苓健脾宁心,搭配祛湿效果不错。适合浮肿、疲倦乏力、气短懒言的集美们。
黄芪陈皮茶:黄芪10g、陈皮5g,功效:补气祛湿、理气健脾,适用: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黄芪性微温,补气升阳,两者搭配对寒湿或者痰湿有效。
黄芪西洋参茶:黄芪10g、西洋参5g,功效:补气养阴、增强免疫,适用:黄芪增加西洋参的补气作用,西洋参清热生津、提升免疫力,两者结合适合气阴虚、乏力疲倦、体弱、免疫力差的朋友们。
黄芪菊花茶:黄芪10g、菊花3朵,功效:利尿排湿,清肝明目,适用:黄芪菊花茶适合气虚、燥热上火、头晕眩晕 、目赤痛、虚弱的朋友们。
使用注意事项
虽然黄芪益处众多,但并非人人适用:
禁忌人群:感冒发热、阴虚阳亢、湿热体质者不宜服用;月经期女性和孕妇应避免使用;血压偏高的人慎用。
副作用: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面红、血压升高、失眠等不良反应。
特殊时期慎用:月经期女性和孕妇应避免使用。
注意事项:
- 上火不要喝:黄芪虽有滋补作用,日常出现声音嘶哑、咽喉痛等明显上火的情况,就不要喝黄芪水了,若是上火时饮用,就相当于雪上加霜,加重上火。
- 天热少喝:天热喝容易上火,出现流鼻血等情况。想饮用黄芪水,最好在天气变凉以后,如秋冬季节,效果更好。
- 睡前不要喝:一般在睡觉前,不建议喝黄芪水。黄芪含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成分,会影响睡眠质量,并且还有利尿作用,导致夜尿次数增多。
- 血压高不要喝:研究表明,黄芪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即轻用(15克以下)有升压作用,重用(30克以上)有降压作用。常用代茶饮剂量的黄芪就有升压作用,若是喝了反而加重病情。
总之,黄芪是传统中医中的重要药材,合理使用可有效调理身体,但在使用前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