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兰州市十大民俗文化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30:1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兰州市十大民俗文化

兰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孕育出了众多独特的民俗文化。从被誉为“天下第一鼓”的兰州太平鼓,到流传数百年的兰州鼓子,再到独具特色的黄河大水车和闻名遐迩的兰州牛肉面,这些民俗文化不仅展现了兰州的历史底蕴,也承载着兰州人民的生活智慧和艺术追求。本文将为您介绍兰州市十大民俗文化,带您领略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1. 兰州太平鼓

兰州太平鼓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流传于兰州、永登、酒泉、张掖、靖远等地。兰州太平鼓呈圆筒形,鼓身高70至75厘米,鼓面径长45至50厘米,鼓重19至22公斤,双面蒙牛皮,绘有二龙戏珠等图案,鼓带较长,可挎在肩上,便于击打,同时又可将鼓抛向任何一个方向。兰州太平鼓舞是群舞,……

  1. 兰州鼓子

兰州鼓子是形成并主要流行于甘肃兰州地区,用兰州方音表演的曲艺形式,相传甘肃农村流传的以唱【打枣歌】和【切调】为主的“送秧歌”形式流入兰州后以清唱方式表演,形成兰州鼓子,时在清代中晚期。清末民初兰州鼓子又受到北京传来的“单弦八角鼓”和陕西传来的“迷胡子”(眉户)等的影响,艺术上进一步定型。其表演形式为……

  1.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

兰州市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干旱少雨。黄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河面距地面有十多米至二十多米落差,由此带来丰富的天然水力资源。公元1556年,段续借鉴云南通河的筒车灌溉技术,在兰州创制了适合于本地的水车。黄河水车利用水流冲力工作,成为一种廉价高效的灌溉工具。水车小者直径十七八米,大者……

  1. 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甘肃省兰州市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兰州牛肉面汤汁清爽,诸味和谐,牛肉烂软,滋味绵长,品种多样,是甘肃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小吃,最早始于清光绪年间,系回族老人马保子首创,后经其第三代嫡孙马杰三不断创新,发展成为一清(清汤)、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

  1. 苦水高高跷

甘肃省永登县苦水街高高跷,起源于元末明初,到现在已有近七百年的历史。高高跷是当地一门祖辈相传的民间表演艺术,也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社火中一个传统的保留节目。表演者穿上传统的戏剧服装,画上秦腔剧中人物的脸谱,拿上道具,踩上高高跷,排成长队,在太平鼓队强大阵容的引导下上街表演。苦水高高跷跷腿的高度达3至3……

  1. 苦水社火

苦水社火是丝绸之路沿线最壮观的民俗活动之一,于每年的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当日表演,集中了高高跷、太平鼓等经典节目。表演之时,演出人员就有几千人,观众就更多了,簇拥在乡村的道路上,场面宏大,人山人海,蔚为壮观。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先生创作的巨幅水墨长卷《苦水社火》,长达31米,是他在丝路沿线采风时为苦水……

  1. 苦水太平鼓

兰州太平鼓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也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苦水太平鼓则是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鼓的鼓身为木质,大红颜色,绘有龙狮;鼓面为牛皮,绘有太极图案;鼓体较重,十数斤不等。表演时,几十人乃至上百人列出大型的阵势,鼓手们斜背着太平鼓,持鞭击鼓打面,阵容雄浑庞大,节奏起落有序,身法刚健多变……

  1. 兰州民间剪纸

兰州城关地区的民间剪纸,分窗花和刺绣图案两部分。窗花剪贴多在春节或喜庆之日,内容除六畜之外,多为民间传统故事;窗花分类对贴,集剪贴衬为一体。刺绣图案多绣于枕巾、台布、门帘、桌裙、枕头之上。图案有《花好月圆》、《鸳鸯戏水》、《鱼水合欢》、《出水英蓉》、《鱼跃龙门》、《龙凤呈祥》、《燕双飞》、《连理枝》……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民俗文化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