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气或增加猝死风险,专家解析安全训练指南
憋气或增加猝死风险,专家解析安全训练指南
近日,郑州一名25岁游泳教练在进行憋气训练时不幸溺亡,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据现场监控显示,在长达4分钟的憋气过程中,该教练多次出现身体不适的信号,但均未得到及时救援。这一悲剧不仅让人痛心,也提醒我们重新审视憋气这一看似平常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的风险。
憋气,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偶尔会做的动作,究竟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怎样的影响?首先,从呼吸系统角度来看,憋气时间的长短并不能完全代表肺功能的优劣。一般来说,健康成年人的憋气时间在几十秒到几分钟之间。然而,憋气可能导致气道阻塞、肺部疾病等呼吸系统损伤。特别是水下憋气,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花样游泳项目国家健将级运动员罗冰婷指出,未经特殊训练的成年人水下憋气时间大约为1分钟,而接受过专业潜水训练的人则可能在水下憋气3分钟甚至更久。但即便如此,水下憋气训练仍需谨慎,一旦出现头晕、缺氧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并寻求医疗帮助。
除了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憋气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情绪激动,包括愤怒和憋气,是猝死的主要诱因之一,占比高达26%。憋气时,身体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心脏小血管收缩,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长时间憋气还可能导致大脑供氧不足,出现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意识丧失或昏迷。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长期憋气还会影响情绪和生活质量,导致紧张、焦虑等精神症状。憋气时大脑供氧不足,可能影响认知功能,进一步加剧心理压力。因此,憋气不仅是一个生理问题,也可能反映出心理上的压抑情绪。
那么,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憋气训练呢?专家建议,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保持正确的呼吸方式,尽量使用腹式呼吸法。在进行水下憋气训练时,一定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并且要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同时,要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在极端温度环境下运动。对于普通人来说,憋气时间在3到4分钟以内是比较安全的范围,而对于肺功能不佳的人来说,则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在憋气过程中,如果感到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不要勉强。
憋气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肺活量和肺功能,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憋气训练,才能真正达到锻炼的效果,同时避免潜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