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冬至:太阳转折点与传统节庆的交融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23:3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冬至:太阳转折点与传统节庆的交融

2023年冬至前夕,社交平台上流传着“百年一遇”、“数十年难遇”的说法,仿佛这个冬至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然而,北京天文馆副研究员杨帆指出,这种说法纯属误解。冬至作为重要的天文现象,其本质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导致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这种自然规律每一年都会出现,并非罕见现象。

冬至的天文意义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黑夜越长。冬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南的一天,是太阳南行的极致。

在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之下,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夜范围最广的一天。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就北京市区来说,冬至这天白昼仅有9小时20分,而正午太阳高度也仅有26°42'。冬至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并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值得注意的是,在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在南半球的时间比在北半球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冬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坊间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出自《恪遵宪度抄本》)。其实严格来讲,冬至节气反映的是阳光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偏移规律,冬至节气的到来标示着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非是阴阳概念中的阴气最盛的一天,“阴阳五行”即属于“干支”范畴,“阴阳”的消长,是以“干支”为推算依据。

冬至的传统习俗与文化内涵

冬至,又称“贺冬”“冬节”“交冬”,二十四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这一天,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在历史上还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故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周朝时期,夏历还没有启用,冬至成了周朝的新年元旦之日。周朝的冬至,曾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宫廷和民间还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周礼春官·神仕》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这句话是说,冬至这天举行祭祀,以祈求减少平民百姓的饥饿和疾苦。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举行隆重的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后汉书》曰:“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在冬节,官方例行放假,众官员停下手中的事务,以安心休息。廷内还会挑选能人之士,鼓瑟吹箫,以表庆贺。亲朋好友之间,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并聚在一起品美酒或结伴游玩,好不快哉。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需向父母长辈拜节,亚岁节一片祥和。

唐宋时期,冬至和岁首并重,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可见,冬至这天人们更换新衣以及祭奠祖先,热闹景象如过大年。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冬至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迎接新年。

气始于冬至。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冬至时各地有不同的风俗。

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北方许多地方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在江南水乡,还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吃汤圆亦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一带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家庭和谐吉祥。冬至汤圆又叫“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即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祖先。

冬至既是时令节气,又是一个从历史中走来的古老传统节日,它承载了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寄托了从古至今老百姓的美好祈愿和祝福。

冬至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冬至的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得到了新的诠释和传承。虽然一些大型的祭祀活动已经简化,但家庭聚餐、吃饺子或汤圆等习俗仍然保留至今。这些传统活动不仅凝聚了亲情,也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一些城市,冬至庆祝活动与现代理念相结合,展现出新的活力。例如,首尔冬至灯会将环保意识与古老习俗融为一体,游客们点亮环保灯笼,作为希望和重生的象征。这种创新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赋予了其现代意义。

冬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其历史由来深远且充满神秘色彩。从古代的天文观测到现代的庆祝活动和文化交流,冬至始终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不妨一起重温那些传统的庆祝方式,如吃团圆饭、包饺子等,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吧!你有哪些独特的冬至记忆呢?快来分享一下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