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心脏起搏器术后康复锻炼,你真的做对了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52:4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心脏起搏器术后康复锻炼,你真的做对了吗?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已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然而,手术只是治疗的第一步,术后的康复锻炼同样关键。正确的康复锻炼不仅能促进伤口愈合,还能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生活。那么,心脏起搏器术后该如何进行科学的康复锻炼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术后初期护理:循序渐进的康复操

术后初期的康复锻炼应以温和为主,避免剧烈运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推荐了一套详细的康复操,具体如下:

  • 术后第一天:进行握拳运动。患者卧于床上,术侧上肢伸直,术侧五指用力伸直,再用力握拳。每次5-10分钟,每天3-4次。

  • 术后第二天:开始外展运动。患者呈站立位,双手放于两侧,将术侧上肢尽量往两侧伸,回收再打开,逐渐练到水平位。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

  • 术后第三天:进行前屈运动。患者呈站立位,将术侧上肢尽量往前伸。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

  • 术后第四天:进行后伸运动。患者呈站立位,将术侧上肢尽量往后伸。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

  • 术后第五天:进行旋臂运动。患者呈站立位,上身不动术侧上肢自然下垂,术侧以肩为轴,用力旋前,再旋后。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

  • 术后第六天:进行攀岩运动。面对墙壁,将术侧手指放于墙壁,逐渐向上爬。每次10-15分钟,每天1-2次。

  • 术后第七天:进行绕头运动。患者呈站立位,身体不可弯曲,将术肢抬起从同侧耳部,逐渐在枕后摸向对侧耳后。每次10-15分钟,每天1-2次。

注意:康复操主要是锻炼术侧上肢功能运动,训练中避免过度疲劳,循序渐渐、适可而止即可。

02

术后运动指导:逐步恢复活动能力

术后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活动量。具体指导如下:

  • 术后1-2周:可以开始逐步活动,但手术侧上肢体避免用力上举及外展。

  • 术后1-3个月:运动基本没有妨碍,可以选择散步、远足、游泳、钓鱼、开车、旅行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如打网球、排球、羽毛球、篮球等,也不能大幅度旋转术侧上肢。平时应避免提过重的物品,不能挤压或者移动起搏器。

  • 术后3个月后: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逐步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但仍需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03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确保安全无虞

除了科学的康复锻炼,术后的日常生活管理也非常重要:

  • 伤口护理:术后10天-2周可以洗澡,但要注意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洗澡时应注意避免受凉,也不要搓擦伤口,洗澡后应用消毒药水清洁伤口。若发现切口有渗液、红肿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 电器使用:一般的家用电器,如微波炉、电视机、手机等,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对起搏器产生影响。但在手机通话时,应与起搏器保持15厘米以上的距离,尽量使用离起搏器较远一侧的耳朵来接听电话。

  • 定期复查:术后需定期复查,监测起搏器工作状态。通常术后1、3、6、12个月进行常规随访,之后每年一次。

  • 医疗检查:部分医疗设备如核磁共振诊断仪、磁疗仪等可能对起搏器产生影响,使用前需咨询医生。

  • 旅行注意事项:外出旅行可以乘坐飞机,但要尽量随身携带起搏器植入卡,因为过安检时需要向有关人员出示(该卡在国外同样有效),也有利于突发事件后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适当治疗。

04

案例分享:从恐惧到安心

赵大叔退休后计划带老伴游遍祖国大好河山,却在一次外出时晕倒在路边。经诊断,他患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起初,赵大叔对手术充满恐惧和不安,担心术后无法正常活动,更别提外出旅游了。

在医生的耐心讲解下,赵大叔了解到起搏器植入手术是一项非常成熟的微创手术,风险较小。术后通过科学的康复锻炼,可以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医生还详细介绍了术后运动指导和注意事项,彻底打消了赵大叔的顾虑。

术后2个月,赵大叔就和老伴踏上了期待已久的旅行。有了这枚小小的起搏器,他不再担心心跳过慢的问题,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心脏起搏器术后康复锻炼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康复锻炼和生活管理,大多数患者都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如果您或家人正面临这一治疗选择,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有益的参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