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抖音直播助力,朝鲜族农乐舞焕发新生机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53: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抖音直播助力,朝鲜族农乐舞焕发新生机

农乐舞,作为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承载着朝鲜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它不仅是一种舞蹈艺术,更是朝鲜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中形成的集体性艺术形式,深刻地反映了朝鲜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风貌。

01

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

农乐舞的历史渊源深远,早在清朝末年,延边地区的朝鲜族群众便开始在逢年过节、祭祀土地神和祖先时跳起农乐舞。这种舞蹈形式最初是以男性为主的集体表演,妇女们则负责打麦子、晒麦和装袋等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打麦舞”便逐渐演变为农乐舞,并随着朝鲜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不断发展。建国后,农乐舞开始成为朝鲜族节日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人们在庆祝丰收、祭祀土地神和祖先时,都会跳起欢快的农乐舞。农乐舞的歌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表演形式活泼,而且深受广大朝鲜族农村群众的喜爱。

农乐舞是一种集体性舞蹈,通常由多人表演。在表演时,一般的会有“一人领舞”,“二人配舞”,“三人跳舞”,“四人跳舞”等组合形式。这种舞蹈形式具有固定的程式,男舞者手持农具、锄头等农具在前面领路,女舞者手持柳枝、花等在后面跟随,舞者之间会相互变换队形。农乐舞的舞蹈动作通常有三种类型:一是以“扭腰”为主的基本动作;二是以“拧臂”为主的基本动作;三是以“摆胯”为主的基本动作。这些动作既体现了朝鲜族舞蹈的独特风格,又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农乐舞在表演时通常不追求情节性,而是注重通过舞蹈表达情感。农乐舞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舞姿都能让观众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同时传达出农民对丰收的喜悦。

农乐舞的表演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采蕨菜》《摘豌豆》《摘棉花》《收玉米》等节目。这些节目不仅反映了朝鲜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更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农乐舞的主要特点包括场面宏大、人数众多,道具简单但表现力丰富,表演形式多样,动作灵活多变。这些特点使得农乐舞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成为朝鲜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02

艺术特色与表演形式

农乐舞的表演形式多样,既可以是集体表演,也可以单独表演;既可以在场地上进行,也可以在舞台上呈现;既适合室外表演,也适合室内演出。这种灵活性使得农乐舞更加贴近群众,更具观赏性和感染力。

在众多表演形式中,象帽舞堪称农乐舞的精髓。象帽舞以其独特的甩象帽技巧和华丽的视觉效果,成为农乐舞中最吸引眼球的部分。表演者通过精湛的技巧,将长达数米的彩带甩出各种优美的弧线,形成一个个美满的同心圆,象征着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06年、2009年,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充分体现了其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03

传承与创新

在现代社会,农乐舞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使得传统表演者数量减少;另一方面,如何让年轻一代理解和接受这一传统文化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挑战,延边州等地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农乐舞。

延边歌舞团作为中国唯一传承、研究和发展中国朝鲜族文化艺术的综合性表演团体,近年来积极探索创新传播方式。2023年,该团开始利用抖音直播平台展示舞蹈、声乐、话剧、器乐等艺术形式。通过“中华民族一家亲 大美延边欢迎您”主题活动,延边歌舞团深入社区、村屯、场馆、部队、景区、企业等地进行演出,不断丰富演出内容和形式,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截至目前,延边歌舞团抖音官方账号与演员个人账号共有粉丝50余万人,全网曝光量达6亿多人次。这种创新传播方式不仅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机,也让年轻一代能够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和欣赏农乐舞。

此外,延边州还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延边大学师范分院附属小学校自2001年起就成立了民族体育项目训练基地,以跳板和秋千作为重点开展项目。20多年来,该校为这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培养了200余名优秀后备人才。学校还聘请专职朝鲜族民谣教师和扬琴艺术非遗项目传承人,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通过这些举措,非遗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以传承,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04

社会影响与文化意义

农乐舞不仅是朝鲜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在延边州,农乐舞已成为新时代的民族符号和文化象征,成为增进文化认同、维系民族感情的桥梁。同时,农乐舞也是吉林重要的民族文化品牌和对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为推动地方文旅融合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延边州通过“非遗+文创”“非遗+旅游”等模式,让农乐舞等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延边州“美丽工坊”项目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项目通过开发非遗文创产品,不仅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增收,也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新的生存土壤。洞箫之声协会等民间组织则通过定期排练和演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爱上朝鲜族传统乐器,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乐舞作为朝鲜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朝鲜族人民精神世界的生动体现。在新时代,农乐舞正以创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独特的文化魅力。通过传承与创新,农乐舞必将继续闪耀在世界文化舞台上,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贡献一份独特的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