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明代鲁王墓珍品揭秘:九旒冕的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18:3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明代鲁王墓珍品揭秘:九旒冕的文化传承

1970年春至1971年初,山东省博物馆对明代鲁王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九旒冕。这顶明代亲王的礼帽,不仅制作精美,更凝结着中国古代王冠文化的精髓。

01

九旒冕:亲王的尊贵礼帽

九旒冕是明代亲王在重大礼仪场合专用的礼帽,如助祭、谒庙、朝贺、受册、纳妃等。这顶九旒冕通高18厘米、宽23.5厘米、长49.4厘米,由冠武和綖板两部分构成。冠武采用竹丝编织成六边形网格状,表面敷罗绢黑漆,边缘部分以铁丝支撑并镶金边。冠武前后底部中央分别镶有委角长方形金池,左右两侧上部各留有一凹槽,中上部各钉有一花朵形金钮穿孔,孔中贯金簪以固发,下部各钉有两枚花形金钮穿孔,为穿系朱纮缨所用。綖板外裱黑漆纱,底面中央装有冠武圈顶,亦为竹篾编织成的六边形网格状,顶下一青玉衡,圈顶和玉衡分别用金丝固定在綖板上。

02

精妙绝伦的制作工艺

九旒冕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精妙的制作工艺。冠体采用竹丝编织成六边形网格状,表面覆盖着黑漆绢罗。冠的前后分别嵌有一对倭角长方形金饰框,两侧点缀着梅花金穿和贯金簪。整体上共有9道旒垂挂,每道旒上镶嵌着9颗五彩玉珠,总计162颗。这些玉珠以红、白、青、黄、黑五色顺序,依次将珊瑚、玛瑙、玉石等串联一起,既美观又庄重。

03

历史传承与文化意义

旒冕作为中国古代帝王和亲王的专属礼帽,其历史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当时,天子、诸侯、王公、卿大夫等在祭祀或大典时必须佩戴冕冠。冕冠的形制严谨,象征着尊贵的身份和地位。一个完整的冕主要由延、旒、缨、沈、纩、纮等部分组成。延指的是头顶上的长方形板,上部用黑色细布包裹,下部用红布,呈前圆后方的形状,象征天圆地方。旒则是指悬挂在延前后的彩丝线穿过的玉帘,也被称为“玉藻”。根据佩戴者的级别不同,对玉藻的数量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天子为12道,诸侯为9道,上大夫为7道,下大夫为5道,士为3道。

04

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

九旒冕作为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明代亲王冠冕实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它不仅展示了明代冠冕制作的精湛工艺,更体现了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精髓。九旒冕的出土,为我们研究明代亲王的礼制和服饰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同时也让我们得以一窥中国古代王冠文化的独特魅力。

05

旒冕的演变与象征

旒冕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演变。春秋时期,各地王侯根据风俗和气候差异发展出独特的冠冕风格。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各国首领的服饰“收而用之”,并根据地位不同进行赐予。隋唐时期,帝王冠冕的种类繁多,包括大裘之冕、衮冕、鷩冕、毳冕、绣冕、玄冕、通天冠、武弁、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恰等十五种。宋代的冠冕制度最为复杂,但皇帝在日常生活中更喜欢佩戴幞头、乌纱帽和小冠。元朝作为游牧民族,其皇帝则不沿袭冠冕传统,改戴“钹笠冠”。

06

九旒冕与封建等级制度

九旒冕与皇帝冕冠的区别,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皇帝的冕冠通常有前后12道旒,每道旒上镶嵌着赤、黄、青、白、黑五色共12颗玉珠,而太子则有11旒、11珠,亲王则只有9旒、9珠。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通过冠冕的形制和装饰得以体现,彰显了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

九旒冕不仅是明代亲王朱檀的礼帽,更是一件承载着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艺术品。它见证了明代亲王的尊贵地位,也展现了中国古代冠冕制作的精湛工艺。作为“大明亲王第一陵”的珍贵出土文物,九旒冕为我们研究明代亲王的礼制和服饰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