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对虾工厂化养殖的质量控制秘籍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46:4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对虾工厂化养殖的质量控制秘籍

在水产养殖中,应激是影响养殖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在虾类养殖中,以下五种应激根源最为常见:

  1. 渗透压变化:持续强降雨会使大量淡水流入虾塘,导致池水盐度骤降,从而损伤对虾的渗透压功能,引发应激。

  2. 水质剧变:水体中pH值剧烈波动,亚硝酸盐、氨氮等有毒物质含量超标,导致中毒而引起应激。

  3. 水温剧变:受外界冷热空气的影响,养殖水体水温剧烈上升或下降,或养殖水体的面水层与底水层的温差过大,导致虾难以适应或引起应激脱壳。

  4. 溶氧变化:环境剧变导致空气中的氧无法溶于水,使得水中溶氧量减少、缺氧,虾会出现暗浮头现象,严重时缺氧死亡。

  5. 死藻多菌:受前四项外因变化影响,养殖池内的藻类大量死亡。死亡的藻类不仅导致水体耗氧量骤增,还会释放毒素,滋生大量致病细菌,从而引发虾类患病和应激。

面对这些应激根源,传统养殖方法通常采用勤换水、播撒药剂、打氧等操作进行弥补。但由于传统养殖受制于天然环境,这些变化随时可能发生,使得养殖充满不确定性。

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来应对虾类养殖中的应激问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简称RAS)通过净化系统、温控系统、增氧系统和杀菌消毒系统组成的完整循环水处理系统,可以过滤各类引发水质败坏的有毒物质,杀灭水体中滋生的各类病原体。

具体来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通过以下方式预防虾类应激:

  • 水质净化:微滤机、蛋分、生化池组成的三级水质净化系统,解决因水质剧烈变化引发的应激病害。

  • 杀菌消毒:紫外臭氧设备防治水体中的藻类、细菌滋生引发的虾类应激病害。

  • 增氧系统:风机与增氧设备有效解决因溶氧问题引发的应激病害。

  • 温控系统:通过构筑室内厂房和温控设备的协调运用,稳定室内养殖场的气温水温变化,既能隔绝外界渗透压变化引起的应激反应,还能有效控制水温的稳定,保障养殖池内的虾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

01

工厂化养殖的质量控制关键环节

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是工厂化养殖的核心。在放苗前,需要对水体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除杂鱼和卵的操作。具体操作如下:

  1. 高位池冲洗消毒:高位池主要建设在海边,有充分的海水资源。高位池经过冲洗后,全池用常规漂白粉消毒剂均匀喷洒到地膜上,以消灭有害菌,过6小时以上后再用水枪冲洗干净。

  2. 海水蓄水池的水体消毒和除余氯:虾场蓄水池进水消毒准备工作:海水经过粗滤-砂滤进入蓄水池(有淡水资源的可调节水质盐度到12~14‰),用有效氯含量25%以上的漂白粉50克/立方米进行消毒,氯制剂宜在傍晚进行消毒处理,下漂白粉后停开所有氧机,闷消12小时以上;

消毒后一天,开增氧机曝气2天,以去除余氯,同时也将死亡沉淀的死藻死菌和死亡浮游动物,通过水车形成旋涡流集污到蓄水池中间,拔管排污排掉;

  1. 海水高位池消毒和进水:然后从蓄水池中引进消毒后的水,使水位达到1.5~2.5米深(内地淡水区则是先只加0.6米水深,以节省盐钙镁钾,后面慢慢来加深水位);开增氧机去除余氯2天后(急的可以用1~2公斤大苏打即硫代硫酸钠/亩,化学消毒余氯),然后进入培菌培藻-和放苗阶段;

  2. 放苗前的水质调理操作:前面已经对水体进行了彻底的消毒和清除杂鱼和卵的操作,下面介绍的是放苗前的培菌培藻操作:

对于沿海的海水或半咸水高位池来说(放苗前):

放苗前先培菌:用王者归来500克/亩+红糖1公斤+池水20公斤,放一曝气头充气活化5-12小时,均匀泼洒,进行放苗前做高乳酸菌相的操作;

后培藻:用 “强微培藻酵素”2~3公斤/亩+有条件的加藻种适量;

放苗:可直接引进和虾池水盐度相当的虾苗入池,或标粗后的虾苗入池;注意平衡水温(漂虾苗袋5-15分钟左右),若水温相当,可直接放苗;

对于内地淡水养虾模仿高位池的养虾模式来说:

需要预先调整池水的盐度,同时还需要储备总碱度+矿物质元素(钙镁钾)和调节PH值等,再用菌相和藻相来做生态友好处理,再放虾苗;具体操作如下

表1:内地淡水养虾模仿高位池放虾苗前的准备工作

使用产品和原理 内地淡水区模仿高位池,放苗前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储备总碱度+进水和消毒 内地淡水区模仿高位池 可从蓄水池引进消毒后的水,也可先进水后消毒和除余氯等,先进水后消毒的操作如下: ⑴ 内地淡水区:先在池底四周撒上白云石粉1000公斤/亩(作用是储备总碱度,还会慢慢释放钙镁,特别是镁); ⑵ 内地淡水区:先只进水0.6米深(相当于每亩只有400立方米水); ⑶ 进水后用漂白粉15公斤/亩进行消毒,闷消12小时以上,再开增氧机消除余氯;然后进入加海盐或盐卤及矿物质工序;

2、盐度+矿物质元素的调配; 内地淡水区模仿高位池模拟海水 盐度的调节以标粗淡化的虾苗盐度为准来计算用量;即使是内地模仿高位池,目的是为了高产,所以虾苗标粗后盐度在3~4‰之间为宜;水深0.6米为基准来计算,数据如下: 调节的标准是:盐度3~4‰之间,钙100ppm,镁150ppm,钾100ppm: 您必须具备检测钙镁钾能力,建议用正大试剂盒即可;水深0.6米只有400吨水 ⑴ 方法一:海盐+七水硫酸镁+二水氯化钙+食品级氯化钾(针对内地淡水高位池) 规划产量3000斤/亩的添加量:每亩添加:海盐1200公斤+七水硫酸镁600公斤+二水氯化钙150公斤+食品级氯化钾80公斤; 如果水源是地表软水,经过以上调节后一般可达到:钙100ppm、镁150ppm,钾100ppm; 如果水源是地下水,则水源本身钙和镁可能会更高一些;可通过计算不足再补充钙镁钾。 ⑵ 方法二:盐卤+七水硫酸镁+二水氯化钙+食品级氯化钾(针对内地淡水高位池) 规划产量3000斤/亩的添加量:每亩添加:盐卤6000公斤,然后开水车或底氧,让其充分混合,过一天后,检测钙镁钾,发现钙不足100,镁不

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是保证虾类正常生长的关键。工厂化养殖通过温控系统,可以实现对水温的精准控制。一般而言,南美白对虾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通过室内厂房和温控设备的协调运用,可以有效隔绝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确保养殖水体温度稳定在适宜范围内。

溶氧控制

溶氧量是影响虾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工厂化养殖中,增氧设备的使用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养殖水体的溶氧量应保持在5mg/L以上。通过合理配置增氧设备和监测系统,可以确保水体溶氧量始终处于适宜水平,避免因缺氧导致的应激和死亡。

病害防控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能够有效解决水产养殖中常见的“三大公害”:亚硝酸盐、氨氮和pH值波动。

  1. 氨氮控制:氨氮通常来源于虾类排出的粪便,饲料残饵及淤泥等有机物,以游离氨或铵盐形式存在于水中。由于氨不带电荷,脂溶性高,易穿透细胞膜,导致虾体内的血液、淋巴液及组织液渗透性改变,破坏鳃黏膜,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引发内出血。当养殖水体内的氨氮含量持续12个小时在8mg以上时,会导致虾类死亡。

  2. 亚硝酸盐控制:亚硝酸盐是水体中氨氮的产物之一。当养殖池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超过0.1mg/L时,亚硝酸根离子就会通过养殖水体进入虾的血液,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发生反应,生成不能携带氧气的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携氧能力,造成虾的血液缺氧,形成亚硝酸盐中毒,导致虾类死亡。

  3. pH值控制:pH值即液体酸碱度。一般而言,养殖池体中的pH值变化主要由溶于水的二氧化碳的量决定。当池体过酸或者过碱时,会使水体环境极度不稳定,让已经适应某一恒定环境的虾类,因不能适应突然改变的水体环境,产生过激反应,进而使虾大量死亡。此外,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虾血的携氧能力,摄食量低,消化率低,抑制生长。pH值过高表示养殖水体的碱性过高,说明水体内氨氮浓度过高;而pH值过低则说明池体酸性过高,会使池体内硫化氢浓度过大,造成毒性。

02

成功案例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已在我国各地广泛应用。例如,广东茂名树仔镇地区利用其依山靠海的优势,建立了2327亩的循环水虾类养殖场,实现年产量1947.6吨。在这些养殖场中,基于陆基的PP鱼池正在取代传统的土塘养殖,连接的水处理系统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转,为养殖池提供稳定可靠的活水。

国内有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南美白对虾是一个适合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的虾种。在无意外情况下,采用循环水养殖模式的一般1方水可产对虾4-7kg,一年可养殖4~6批,这种高效的养殖方式不仅提高了对虾的产量和质量,还为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03

未来展望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养殖模式,具备高密度养殖、零排放、饲料系数低、在线实时监控、智能化调控与投饵以及水循环利用达90%和产品优质健康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循环水养殖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已经在我国沿海及南方地区进行了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可以预见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到这一领域中来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