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宋代佛教的发展历程:从北宋到南宋的兴衰起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宋代佛教的发展历程:从北宋到南宋的兴衰起伏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qulishi.com/article/202203/599312.html

宋代佛教的发展历程是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从宋太祖到卫王祥兴,赵宋王朝的佛教发展经历了兴衰起伏。本文将从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详细阐述宋代佛教的发展脉络,包括朝廷政策、佛教各宗派的演变、佛教事务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佛教与儒学的相互影响。

北宋时期的佛教发展

北宋初期,朝廷对佛教采取了保护政策。宋太祖建国后,立即废止了后周世宗的毁佛诏令,推动佛教的复兴,并派遣使者西行求佛法。随着僧侣人数的增加,朝廷还修订了出家的考试制度。

开宝四年,朝廷下诏张从信等人前往益州(今四川成都)雕造佛经全藏,这一版本后世称为《开宝藏》,标志着中国全藏刻版印刷的开始,也成为后来官方私人刻藏及高丽刻藏的共同依据版本。此后,又相继雕造了《崇宁藏》、《毗卢藏》、《圆觉藏》和《资福藏》等刻版。

太宗时期,兴建了太平兴国寺,设立了译经院,恢复了官刻译经活动。宋代理学盛行,虽然理学受到禅宗影响,但也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时有排佛论调,因此出现了排佛后又皈佛的现象。天台宗通过高丽传回的佛教典籍得以弘扬,虽然教义深奥,但通过律行、礼忏、念佛等方法辅助,得以在各地普及。

在华严宗方面,由于其教义与禅宗同为真常唯心的宗派,能够借助禅宗的复兴,呈现出“教禅一致”的风气。其中,子璇、净源两位大师最具影响力,后者被称为“贤首中兴”。律宗方面,允堪、元照致力于律学著作,大部分天台宗师兼讲授戒法,促使律学中兴。禅宗继续发扬光大,各派宗师推行教学,使佛学普及于民间。

宋朝管理佛教事务的中央机构是左右街僧录事,隶属于鸿胪寺。各州府或大刹设僧政司,管理一境或一寺事务。宋朝沿用唐朝的度牒制度,度牒相当于出家许可证,没有度牒就属于不合法的“私度”。度牒制度原本是为了控制僧尼人数,限制寺院的规模。

但是自神宗朝起,为解决财政短缺,政府开始将度牒货币化,度牒沦为国家的敛财手段。其后度牒买卖始终参与国家财政运转,徽宗时期和绍兴年间尤为严重。宋徽宗时期,因为他笃信道教,佛教遭到破坏,烧经毁像,并将道士地位放在僧尼之上。佛教严重受挫,除禅、净二宗外,其余则多被湮灭。

南宋时期的佛教发展

南宋偏安江南,佛教虽仍保持一定盛况,但由于官方限制佛教的发展,除禅宗、净土宗外,其他各宗已日益衰微远非昔比。禅宗不立文字,不重经论,因而在会昌禁佛和五代兵乱时所受影响较小。净土宗强调称名念佛,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简单易行,且北宋以后禅教僧人又多归宿净土,故能绵延相续,直至近世,仍基盛行。

宋代佛教与儒学的互动

宋朝复兴佛教,因此有不少佛塔的兴建。宋儒理学一方面汲取佛教华严、禅宗的思想,从而丰富了儒家内容,另一方面又批判和排斥佛教。排佛者中最著名的是欧阳修(而实际欧阳修的诗作中时有禅机),但欧阳修的排佛思想曾受到契嵩和尚、宋朝宰相张商英、李纲和刘谧等人的反对。

张商英作《护法论》创三教调和说,认为孔子之道与佛教所主张的识心见性、无上菩提之道无异儒参治皮肤之疾,道以治血脉之疾,佛以治骨髓之疾,三教本旨无违。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