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历史真相:高俅、王伦、宋江等人的真实面目
水浒传中的历史真相:高俅、王伦、宋江等人的真实面目
《水浒传》是施耐庵基于历史背景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其中许多人物都有其历史原型。然而,这些人物在小说中的形象与他们在历史上的真实面貌往往大不同。本文将带你揭秘《水浒传》中那些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看看他们与小说中的形象有何差异。
小苏学士,真的是苏轼吗?
宋朝的著名球星高俅在发迹之前,曾经是个无赖破落户,但多才多艺,吹拉弹唱、舞枪弄棒,样样精通,特别擅长踢足球。
但高俅在东京因和富二代胡作非为,而被官府发配至临淮州,认识了也是街头混混的柳世权。
宋哲宗继位后,高俅得到赦免,回到东京府,投奔柳世权的亲戚董将士,但董将士知道高俅什么德性?连忙踢皮球,把高俅踢到小苏学士那里!
这个小苏学士到底是何人?难道是苏轼吗?
高俅回到东京时,正好是宋哲宗时期,此时的苏轼已经年过六旬,和高俅碰面的机会不多。
而且苏轼是大苏学士,如果称小苏学士的,很有可能是苏轼的弟弟苏辙!
小苏学士是高雅的文人,当然更不可能收留高俅这种无赖,所以又踢皮球,把高俅踢给了驸马王都尉,在王都尉那里,高俅终于开始发达,最后成为宋徽宗的宠臣!
老小种经略相公,没有出场露脸的一代名将
鲁提辖在遇到史进时,曾经提到过两位著名人物,延安府的老种经略相公,渭州府的小种经略相公,史进的师父王进投奔了老种经略相公,而鲁提辖则是小种经略相公的下属。
老种,是北宋西北的一代名将种师道,而小种是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
种家军是北宋西北抗击西夏的重要武装力量,但老种和小种最终都死在了北宋和金国交战的战场之上。
水浒传中,老种和小种都没有正式露过脸,但却是最有名气的将领!
王伦,其实知名度应该高于宋江
《水浒传》中梁山寨的第一任寨主是白衣秀士王伦,王伦为人本事不大,却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十分忌惮能力比他强的人,所以屡次为难上梁山的林冲,最后在晁盖等人投奔梁山时,被林冲所杀。
其实宋朝历史上真有王伦这号人,只不过和水浒传不是同一个时期。
宋仁宗年间,东部沿海连年灾荒,百姓一起不断,有位名叫王伦的沂州士卒,杀死巡检朱进,发动起义,占据沂州,顿时四周农民纷纷响应。
面对朝廷军队的围攻,王伦率部转战淮南,直取泗州及楚、真、扬、泰等地,震惊朝廷。
声势浩大的王伦起义,让北宋朝廷十分忧虑,欧阳修也多次提到王伦起义对于北宋朝廷带来的严重影响。
在朝廷大军的镇压下,王伦在采石矶一带战死,起义宣告失败。
论王伦起义的规模和影响力,要远远大于宋江的梁山泊起义。
施耐庵极有可能受王伦起义的影响,所以开始塑造水浒传中的人物,也许他笔下的那个宋江其实就是历史上的那个真实的王伦。
宋江,没有水浒,你就不知道宋江!
小说中的宋江,鉴于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啰嗦了!
但历史上真正的宋江,知名度远远不如小说中的宋江。
宋江,山东省郓城县水堡乡宋家村人,公元1119年,宋江领导了一次农民起义,不过其规模非常小,人数也不过数百人,但个个武艺高强、悍勇善战,在山东一带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很像是一支流动作战的特种部队!
公元1121年初,宋江率领起义军挺进邳州一带,海州知府被张叔夜设下埋伏,将宋江所部包围。
宋江虽率部勇猛拼杀,重创宋军,但面对重围,船只着火,退路已断,只能向张叔夜投降接受招安。
宋江后事不详!
说实话,如果没有《水浒传》这部小说,我估计大家压根都不知道宋江是谁?
天王李成,混迹北宋、南宋、金国的大将!是岳飞手下的常败将军
《水浒传》中的李成,外号天王,是大名府梁中书手下都监,武艺高强,善于混战突围,一直和梁山作战,曾经在梁山十余位好汉的围攻下,保护梁中书突围。
虽然个人能力高强,但鉴于猪队友太多,每次都被梁山打的落花流水,狼狈不堪!
历史上真实的李成要比小说中厉害的多!
李成,字伯友,河北雄州人,试射手出生,以悍勇而闻名,北宋末年累功至淮南招捉使。
北宋被金国灭亡后,李成又成了南宋的员工,但身逢乱世,李成不肯安分守已,开始在淮南一带聚众为盗,烧杀掠夺,成为臭名昭著的官匪。
南宋朝廷对于李成的行径十分恼怒,便派出名将岳飞前去讨伐李成,李虽然很凶悍,但完全不是岳飞的对手,被岳飞打的鼻青脸肿,最后只能投奔刘豫的伪齐国。
刘豫十分愿意收留李成这种官匪,到了伪齐国,李成受到刘豫的重用,被封为大将军,但他所交出的成绩还是不堪入目,主要原因在于他的运气很不好,每次都碰到死对头岳飞。
伪齐国被金国废掉后,李成又成为金国的员工,跟受到金国重臣完颜宗弼的信任,跟随完颜宗弼出征南宋,不过他的运气还是不好,又碰到了岳飞,又被岳飞打败。
李成的结局还不错,后来担任金国的真定尹,封郡王,六十九岁去世。
王禀,被小说抹黑的一代名将
《水浒传》中有一位武将,被施耐庵无情地进行了抹黑,他就是王禀。
在征讨方腊时,王禀作为童贯的部将,和宋江的军队联手对付方腊,但战场上没看见几次王禀,最后胜利时,王禀却出来兴风作浪。
当宋江军队攻占方腊最后的据点帮源洞后,院小七一时兴起,穿戴方腊的龙袍玩,被王禀看到,王禀便怒斥辱骂阮小七,最后还向童贯告状,导致阮小七丢掉官职,典型的奸臣形象。
但真正的王禀却是宋朝的大忠臣,一代抗金名将。
王禀的确是童贯的部将,也跟随童贯参加了讨伐方腊的战争,后来还跟随童贯攻打辽国。
辽国灭亡后,童贯任太原留守,王禀一同跟随。
但不久之后,金国发动对北宋的全面战争,童贯仓皇逃离太原,临行前任命王禀为副总管,负责驻守太原城。
很快,金军对太原城发动了猛烈的攻势,但王禀毫无畏惧,率领全城军民殊死抵抗,击退了金军的数十次攻击。
金军久攻不下,只能采取锁城战术,牢牢围困太原城。
北宋组织了三次救援,但都失败告终。
被围城十个月,太原城弹尽粮绝,终于被金军攻破,但王禀坚决不肯投降,率领余部进行巷战,最后战死!
一位宋朝的忠臣、抗金名将,就这样被施耐庵抹黑,实在很遗憾!
大刀关胜,被叛徒陷害而死
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历史上也有一位关胜,关胜是宋朝山东济南府的守将,当金军南下时,关胜坚决固守济南府,一度让金军一筹莫展。
但济南知府刘豫却是个投降派,他为了向金国投降,便派刺客将关胜刺杀,然后开城投降!
天目降彭玘
彭玘,在同一时代也有一位真实的彭玘,彭玘,南宋将领,原为翟兴部下,曾伏击金军,立有战功,后在伪齐国工作。
公元1332年,襄阳守将李横北上讨伐伪齐国,彭玘时任汝州守将,当李横路过汝州时,彭玘直接投降李横,重新回归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