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团队研发肝癌靶向免疫联合疗法,生存期达10个月
中大团队研发肝癌靶向免疫联合疗法,生存期达10个月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敏山教授团队在肝癌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团队通过创新性地将靶向药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治疗方案。这一突破不仅显著提升了肝癌患者的短期疗效和长期生存率,更为肝癌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
肝癌治疗现状:挑战与机遇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预后差等特点。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肝癌病例约40万例,占全球新发病例的50%以上。尽管近年来肝癌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总体5年生存率仍不足20%。
目前,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介入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然而,这些治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手术切除和肝移植受制于肿瘤分期和供体来源;局部消融和介入治疗仅适用于早期或部分中期患者;传统化疗副作用大且疗效有限;单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虽然有效,但长期生存率仍不理想。
创新疗法:靶向与免疫的完美结合
陈敏山教授团队的研究聚焦于靶向药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使用。靶向药物能够精准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抑制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通过解除免疫细胞的功能抑制,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实现了对肿瘤的双重打击。
研究团队在临床试验中发现,这种联合疗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新疗法不仅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肿瘤生长,还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体数据显示,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10个月以上,客观缓解率超过40%,远高于单一治疗方案。
未来展望:改变肝癌治疗格局
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有望改变现有肝癌治疗格局。陈敏山教授表示,这种靶向与免疫联合治疗方案,特别是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将可能成为新的标准治疗方案。同时,研究团队还在积极探索更多药物组合的可能性,以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这一研究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更为广大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应用的推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肝癌患者将从这一创新疗法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