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开鲁县鸡心果产值突破3亿元
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开鲁县鸡心果产值突破3亿元
金秋十月,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的10万亩鸡心果林迎来丰收。走进果园,一颗颗形似鸡心、色泽鲜艳的果实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这些鸡心果将通过先进的冷链物流系统,销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市场。
标准化生产:品质提升的关键
“在以前,施肥、浇水、用药都没有统一标准,大家各有各的法子,导致鸡心果品质参差不齐,产量也无法保证。”分管林果产业的开鲁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开鲁县林业工作站站长孙世民回忆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鲁县大力推进鸡心果标准化生产。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的发展思路,建成鸡心果标准化示范园20处,发挥示范园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带动建设760个、3万余亩果园实行标准化生产。
“现在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打药,用什么药,我们都有统一要求。通过标准化果园的建设,提升了果品的品质,效益也随之增加了。”孙世民说。
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引擎
开鲁县鸡心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2024年12月,开鲁县委书记王凤森带领党政代表团到南开大学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调研,寻求技术支持。
南开大学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靖表示,南开大学在农业粮食安全植保领域具有深厚底蕴,可以为开鲁县提供原创技术开发和推广示范服务。徐凤波教授及其团队介绍了现有的先进技术情况,包括缓释挥发活性氯水果蔬菜保鲜技术和食品级保冷软包材冷链技术。
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为开鲁县鸡心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今,开鲁县的鸡心果不仅在国内市场热销,还远销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地。
冷链物流:延长销售周期的保障
“水果是时令产品,尤其是鸡心果,在采摘后24小时内必须放入冷库的气调库,否则就会‘糖化’,失去鲜脆的口感。”开鲁县鲁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宝志介绍道。
为了确保鸡心果的新鲜度和口感,开鲁县积极推进冷链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布局县镇村三级冷链体系,形成从产地微仓到集装箱、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环节冷链体系。
由开鲁县属国有企业鲁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3座冷库能够存储超过6000吨的鸡心果。此外,开鲁县还把移动气调冷库送到了田间地头,果农采摘鸡心果后可以“无缝衔接”直接放进气调库进行存储。
品牌打造:提升市场竞争力
开鲁县着力打造“开鲁鸡心果”这一地理标志品牌,通过强化品牌宣传,鸡心果频频亮相大型国际、国内农产品展会,进一步扩大了知名度,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近一两年,开鲁“鸡心果”不仅打开国内销路走进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利用跨境电商和国际贸易平台,将鸡心果销往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地。在政府的支持下,开鲁县不少企业与跨境批发商合作,成功签订了多项出口合同,使开鲁鸡心果走出国门,走向了全球市场。
“在马来西亚,鸡心果零售每斤能卖到39.9元人民币;在澳洲、加拿大等地的2月14日这天,鸡心果每斤可以卖到百元人民币左右,而且是一天卖光。”孙世民介绍。
产业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开鲁县积极推进果品精深加工体系建设,开发鸡心果酒、果汁、果干等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了从一产向二产延伸。同时,开鲁县还注重一产与三产的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采摘,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023年,开鲁鸡心果产业产值超3亿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开鲁县鸡心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