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工科建设中的课程思政:水质工程学教学改革显成效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49:1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工科建设中的课程思政:水质工程学教学改革显成效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深入推进,如何在专业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培养既具备专业能力又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工程人才,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水质工程学作为环境工程领域的重要课程,其课程思政改革尤为关键。本文以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吴义锋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例,探讨新工科背景下水质工程学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与成效。

01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改革

新工科建设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工程人才,但当前仍面临诸多挑战。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指出,新工科建设存在普惠难、贯通难、跨界难、融合难等四大痛点。为破解这些难题,高校需要构建系统性、整体性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课程体系创新,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科教融合。

02

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

课程思政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思政课程,而是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课程思政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与传统思政课程相比,课程思政更强调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功能,通过专业课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结合专业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完整的思政教育生态体系。

03

水质工程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具体实践

吴义锋副教授在水质工程学课程思政改革中,积极探索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他主持的《环境工程设计基础与方法》、《水环境生态工程设计技术》等课程,均被列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他注重将科研项目与课程思政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水质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讲授水环境生态工法时,吴义锋副教授结合自己主持的“尾水人工湿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科研项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他强调,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技术知识,更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04

改革成效与经验总结

吴义锋副教授的课程思政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他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国家级节能减排竞赛中获奖,其中2020年指导的本科生论文还获得了全国高校环境类优秀毕业论文奖。这些成果充分体现了课程思政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

吴义锋副教授的成功经验表明,课程思政改革需要教师具备强烈的育人意识,能够将思政教育自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同时,学校管理层的支持和激励机制也是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保障。

05

未来展望

面对新工科建设的新要求,水质工程学课程思政改革仍需不断深化。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跨学科人才培养,推进科教融合,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同时,还需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总之,新工科背景下的水质工程学课程思政改革,不仅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程人才的关键。通过持续的改革与创新,我们有望为国家输送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工程人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