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京电力118年:从300千瓦到智能电网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47:2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京电力118年:从300千瓦到智能电网

1905年,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北京才算是真正有了一座公用发电厂,尽管这座发电厂的装机量只有300千瓦,但却成为点亮北京城的“火种”和北京市公用电力事业的起点。

这座老电厂后来经过扩建,装机规模已经在1912年达到了3055千瓦,但因为地理位置所限,后续难以扩展规模。为了扩展电厂规模,股东们决定在北京西郊广宁坟村(今广宁街道)再建新厂。从地理位置上看,这里紧邻永定河,水源充足又挨着门头沟的硬煤产区,发展火电占尽地利。于是在1919年8月新电厂开工,到1922年,这座电厂已经可以向全北京供电。

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打响,1940年,日本侵略者强行收购了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产,成立了伪华北电业股份有限公司,石景山发电分厂由该公司直接管理并更名为“北京发电所”。

1942年,前门西城根电厂设备全部转移到石景山电厂,至此,石景山电厂便成为彼时北京市唯一的供电公司。

1946年,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在北京成立了冀北电力公司,北京发电所又被改名为“北平发电所”,由冀北电力公司管理。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北平发电所启用石景山发电厂的新厂名。新中国新建的石景山发电厂为当时经济恢复时期的北京工农生产以及人们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电力。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经济建设及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新建和扩建的各类项目不断增加,工业发展速度增加的直接表现是用电负荷增长非常迅速。由于当时电力工业基础薄弱,短时间内难以跟上城市发展步伐,北京缺电的问题相当严重,为此,部分工业生产用电不得不受到限制,市区也通过轮流停电的方式来保证人们可以正常生产生活。

当时国家计划委员会和电力工业部联合指示北京、天津、唐山地区从1956年1月1日起实行电力计划分配办法,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电力的生产和需求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

20世纪80年代,每年的冬、春两季仍是北京用电的高峰时段。尤其是每年进入11月后的取暖季,全市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宅取暖设备全部投入运行、远郊区县的农村小麦冬灌等工作也需要耗费大量电能,北京的季节性缺电问题依然存在。再加上工业超指标用电现象频频发生、北京局部地区常发生停电依然时有发生。

为此,1981年5月,国务院发布“节电令”,要求严格按定量用电,采取“谁超限谁负责,超用扣还,节约归己”的办法,限制超额用电单位,并鼓励节约用电。

1984年,北京全市开始对超指标用电单位收加价电费,对于超出部分,在当时电价的基础上,每度电加收8分钱;实行高峰电力指标的单位,如在高峰时间超用电量,每度电在原电价基础上加收一毛六分钱,可以说这是当时比较早期的峰谷电价机制。

1987年,全市对电力对于超计划用电的企业,要按当时电价5至10倍加价收费。

电力需求不断增长,仅靠节约和限制用电难以解决根本问题。为了彻底解决北京全市供电不足的问题,1992年9月11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在参加“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开工仪式时提出,争取1995年底北京做到基本不拉闸限电。

为落实该目标,1993年4月,以1995年11月底北京城基本实现不再拉闸限电为首要目标的“9511工程”开始推进。

“9511工程”工人在架设电缆

1993年12月30日,亚洲最大住宅区——北京方庄配套的左安门220千伏变电站投入运行,解决了大约十几万人口的用电急迫需求。

1994年2月25日,位于北京大兴区内的安定50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入运行。

该线路是北京地区第三座500千伏枢纽供电设施,也是华北电网、京津唐电网的电力枢纽工程。1995年二期项目完成后,其总容量达到160万千伏安。

此时,房山、安定和昌平三座500千伏变电站形成了昌平-大兴-房山500千伏U形电网,成为首都的电力供应的关键命脉,北京地区了50%以上的电力输送都需要依靠这三座变电站形成的U型电网。

1994年9月11日,北京朝阳区孙河220千伏枢纽变电站合闸并入首都220千伏环网运行,它实现与东变电站共同承担了向市区东北部及顺义地区的电力供应。

此外,全市三环路内外还相继建成了一批骨干110千伏变电站,昌平、顺义、大兴、怀柔、房山、密云等也都有新的输变电设施投入运行。经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北京从1995年11月1日起,居民基本实现了不再随意拉闸限电的目标。

“9950”工程施工现场

后来北京为了解决电力线路变压器过载问题,在1997年实行了“9950工程”, 一年后,首都新建了6座110千伏变电站;改造了前门、阜成门、天坛、方庄等繁华市区110千伏变电站,令这些变电站地区供电能力增加了40%至50%……

时至今日,北京2023年全年发电装机1379.67万千瓦,北京全年发电量达到454.9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也已经达到1358亿千瓦时。我们的首都早已摆脱原来积贫积弱的落后形象,北京的电网结构也在国网北京电力公司的不断修建和完善下变得更加完善。

引领全市电网走向智能化

北京电网发展至今,不容忽视的“第一功臣”便是国家电网北京电力公司,早在电力体制改革之前,它作为华北电力集团公司的直属单位,按地市公司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003年则开始属于华北电力集团公司授权经营、独立核算的分公司,由国家电网公司按省公司直接管理;2008年起,国网北京电力公司才真正作为独立法人企业运营;2013年开始正式更名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并沿用至今。

作为首都最为重要的能源骨干企业和最大的公用事业单位,国家电网北京电力公司以电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电力销售和供电服务为主营业务,供电范围覆盖全市16个区、1.64万平方公里,服务客户900余万户。

2012年开始,北京部分地区开始试水智能配电网技术,一旦电网发生跳闸等停电故障发生时,其电网本身不仅能实现智能化“自愈”,还能发出“抢修”相关的指令。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将电网故障修复的时间缩短到百秒之内。

2018年,北京电力自主研发的世界首个10千伏“双花瓣”供电网络绽放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供电率达到了99.9999%。

2019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启用。这里有北京首座配电网全部采用光纤纵差保护的变电站,一旦电网发生故障,其系统可在百分之一秒内实现10千伏电缆故障隔离,极大缩短户均停电时间,能让大兴机场的供电可靠性达99.9999%。

石景山发电厂不仅是北京最早的发电厂之一,更是点亮北京城的“火种”。从1905年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到1922年石景山发电分厂正式向全北京供电,这座发电厂见证了北京电力事业的起步与发展。如今,石景山发电厂已成为北京电力历史的重要标志,让我们一同回顾这段辉煌的历史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