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小小到琼瑶:中国女性的完美情结
从苏小小到琼瑶:中国女性的完美情结
从苏小小到琼瑶,中国女性对完美的追求跨越了千年。她们用生命诠释了对完美的执着,这种独特的情结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24年12月4日,台湾著名女作家琼瑶在她的住所去世,享年86岁。人们在她的遗体旁发现了她的遗书,知道了她不是自然死亡,而是自杀。
一代才女用这样的方式拉下了生命的帷幕,让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外国人说:“世上真正严肃的事只有一个,这就是死亡”。中国人强调“盖棺定论”。都把死亡看成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事情。
是的,最能表达一个人精神世界的东西莫过于一个人对待死亡的态度。
琼瑶在遗书中写道:“我不想听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为这最后的大事‘作主’”。这是琼瑶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文字,也是琼瑶的生死观对她作出的最后一次行动支配。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完美故,二者皆可抛”。纵观琼瑶的一生,把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名篇《自由与爱情》中的“若为自由故”,改为“若为完美故”,竟然能够十分精准地表达琼瑶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能十分精准地表达琼瑶的生死观。
这位旷世才女,用她的一生,追求和践行了她孜孜以求的完美,并用提前终结生命的方式,为她执念的完美打上了历史也无法修改,岁月也无法抹去的“钢印”。
琼瑶对完美的执念,超越了世界顶级名人裴多菲的精神追求,也超越了《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简·爱》中的简·爱姑娘等等被西方文化大师塑造出来的伟大女性。这些伟大女性跟裴多菲一样,精神追求的天花板是爱情与自由,相比琼瑶舍弃生命只为完美,还有很远的距离。
放眼全球,古今中外,也只有中华女性内心深处,才有如此惊世骇俗的完美情结,并成了中华女性区别于外国女性的独有特征。
这一特征,有文字记录在册的,便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卓文君。为了爱情的完美,卓文君可以舍弃尊荣,告别天下首富家大小姐的优越生活,嫁给穷秀才司马相如,兴高采烈地跟心爱的人一起过风餐露宿的生活。为了爱情的完美,这位青史留名的大小姐还调动了她的不世才华,巧妙地把发迹之后的丈夫那颗心猿意马的心拉了回来,牢牢拴住。
卓文君肖像画
中华女性对完美的执念,发展到南北朝时期的苏小小,达到了以命注释完美,这一令人瞠目结舌的高度。
苏小小有倾国倾城的容貌,风华绝代的才情,却遭遇了造化弄人的曲折人生,由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沦为了青楼艺伎。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滚滚红尘也不能污损苏小小的品格,也无法阻止苏小小对完美的执着。苏小小活成了红尘之中的一方晶莹夺目的无瑕白玉,活成了那个时代的女版刀郎,让整个西湖为之倾倒,让四面八方的人为之崇拜。
“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当心中的如意郎君——风度翩翩的阮郁来到面前的时候,苏小小不但没有半点明星的架子,还主动向如意郎君抛出了红绣球;不但把自己的“微信二维码”给了阮郁,还把约会的地方也告诉了阮郁。为了内心深处的完美情结,苏小小可以什么都不顾。
虽然封建门第观念和各种封建门阀势力,最终拆散了这对玉人佳偶,但苏小小依然创下了一段千年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
不仅仅是执念于爱情的完美,人世间的一切完美,都是苏小小的执念。
才华横溢的书生鲍仁,因盘缠不够而无法进京赶考。苏小小便慷慨解囊,资助鲍仁上京赴试,金榜题名,实现了人生的完美。
苏小小身染重病,命悬一线的时候,面对死神的降临,苏小小一点也不恐惧,相反,她还感谢死神在她容颜如玉的时候将她带走,把她最美的形象留在的人世间。
自知不久人世的苏小小还特别如此嘱咐身边的人:“我别无所求,只愿死后埋骨西泠。”西泠就是西湖,天下最美的湖。
临终前,苏小小请她的朋友为她弹琴。琴声如诉,苏小小苍白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瞌然辞世。这一年,苏小小19岁。
那笑容,就像盛开在波光粼粼西湖水上的白莲花,圣洁、完美,嵌进了中华历史,闻之沁人心脾,见之化性起伪。
苏小小剧照
这专属中华女性的花朵,千年绽放,到了琼瑶这里,依然圣洁无瑕,惊心动魄。
琼瑶一生,执念于完美,无论命运如何波折与坎坷,她都没有动摇过自己内心深处的完美情结。现实世界里找不到她执念的完美,她就用一生去编织。
在她编织的世界里,爱情是那样地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让人可以为之痴,可以为之梦,可以为之舍弃尊荣,可以为之扑汤蹈火。
琼瑶一生创作了100多部小说,无论是故事还是文笔,都十分完美。琼瑶把诗和远方,把完美的憧憬,把梦,给予了自己,也给予了这个世界。
为了避开生命最后每个人都要遭遇的腥风血雨,给自己的人生划上完美的句号,琼瑶毅然决定在自己还能掌控自己的时候,以一种优雅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一惊世骇俗的举动,也让琼瑶一向为人诟病的、破坏他们家庭的、世俗不容的糗事,变得无足轻重,甚至改变了世俗对她的偏见。
琼瑶内心深处的完美情结,也注定要深深嵌入吾华历史的天空,为后世瞩目。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这是清代诗人李渔描写莲花的句子。也是在致敬苏小小等中华女性穿越古今的内心深处的完美情结。
苏小小和琼瑶,她们内心深处的完美情结,都强大到了可以为之生无可恋的程度。她们开出的花朵,都是如此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对完美的执念,使中华一脉的女性,水天一色,日月星辰,尽收其中,照耀世界照耀人,托出了我们这个民族与众不同的跨越时空的不朽文化和审美。历久弥新,历久弥坚,不断把我们这个民族净化和升华。
古往今来,多少热血男儿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奋不顾身,保家卫国。
考得功名的鲍仁,身穿白衣缟素为苏小小抬棺修墓。白居易、李贺、辛弃疾、元好问、张岱、曹聚仁、余秋雨、袁枚、李敖等古今文化名人,都为苏小小,写诗作赋,表达内心的敬仰。乾隆皇帝一生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到苏小小的墓前凭吊。苏小小也成了中华千年戏曲舞台上的经典形象,深深渗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三观”和审美。
琼瑶给予吾华和世界的“三观”和审美,早已影响了无数人,点燃了无数人额前的美好愿景,激励了无数人追求美,创造美,也必将继续影响和激励下去。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愿执念于完美的琼瑶,在天堂里得到完美的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