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尿路上皮癌基因检测试剂获批,精准医疗迎来新突破
国内首个尿路上皮癌基因检测试剂获批,精准医疗迎来新突破
易女士因尿频症状来到急诊科,自认为是尿路感染,要求医生直接开消炎药。然而,经过一系列检查,最终发现她的问题并非简单的尿路感染,而是泌尿系统结石导致的感染和出血。这个案例揭示了尿频症状背后的复杂性,以及准确诊断的重要性。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基因诊断已成为泌尿系统疾病早期筛查的重要工具。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特定基因的突变,可以预测泌尿系统疾病的易感性和风险。这种新诊断方法不仅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还能在疾病早期发现病变,避免病情恶化,显著提高了治愈率和生存率。
基因诊断技术的核心是高通量测序,它能够同时检测数百万个DNA片段,发现与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这种技术特别适合用于复杂疾病的诊断,因为复杂疾病往往涉及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例如,阿尔茨海默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虽然有遗传成分,但并非由单一基因决定,而是受到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泌尿系统疾病领域,基因诊断技术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2024年初,广州市基准医疗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人类ONECUT2/VIM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UriFind®)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第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是国内首个获批用于尿路上皮癌辅助诊断的试剂盒,能够通过检测尿脱落细胞中ONECUT2和VIM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实现对膀胱癌、肾盂癌和输尿管癌的全面评估。
在前列腺癌的精准治疗方面,基因检测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约30%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携带同源重组修复(HR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突变。这些突变与PARP抑制剂(PARPi)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例如,BRCA1、BRCA2、CDK12和PALB2突变的患者从PARP抑制剂治疗中获益最大。此外,对于经阿比特龙治疗失败且存在DNA损伤修复(DDR)缺陷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联合使用奥拉帕利和阿比特龙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奥拉帕利。
基因诊断技术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还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依据。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突变状态,医生可以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此外,基因诊断还能在疾病早期发现病变,实现早诊早治,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尽管基因诊断技术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基因检测的成本相对较高,限制了其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此外,基因诊断结果的解读需要专业的遗传咨询师,而这类人才目前较为短缺。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技术,降低成本,同时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基因诊断的可及性。
基因诊断与传统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并非相互替代,而是相辅相成。影像学检查能够直观地显示器官的结构和病变情况,而基因诊断则能揭示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两者结合使用,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诊断结果。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基因诊断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它不仅能够帮助医生更早、更准确地发现疾病,还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终实现精准医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