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侧步躲闪:最实用的防身术之一,一文掌握要点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41:1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侧步躲闪:最实用的防身术之一,一文掌握要点

在当今社会,掌握一定的自卫防身技巧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为了保护自己还是保护他人,学习一些基本的防身术都是非常有用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非常实用的防身技巧——侧步躲闪。

面对攻击的一般方法就是从攻击者身边逃到安全处。理论上说你的防卫是及时并且有效的,缩短了你和攻击者抗争和扭打的时间。这也是符合最小伤害的伦理标准的一种方法。在必要时用最小的破坏性和惩罚性技巧来阻止攻击者从而保证你的安全
有些人认为最小伤害的伦理标准是不公平的它让防卫者比攻击者处于更高的道德标准,攻击者得到任何他们想要的这些人还认为给攻击者一些额外的惩罚性攻击没什么不妥,这是给他们上一课。但是这些额外的攻击使防卫者进入了攻击者的攻击范围导致更大的危险攻击者可能被激怒并使用更大的暴力。
从实际的立足点来说不提及任何法律或道德问题,简单地使用最少的必要力量——这包括选用最不致命的方法
——来降低攻击性并尽快逃跑。但是一旦你决定了用什么技巧来击退攻击者就应该立即毫不犹豫地使用。使用任何你认为在那种状况下可行的必要的技巧以及阻止攻击者的完全确定的态度
第四步侧步躲闪
在学习防身术之前你必须了解其术语。部分术语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因此要特别注意本章中遇到的防身术术语。
首先学习侧步躲闪它是防守方法的一种目的在于使对方的攻击无效。另外还包括格挡防守(见第五步)和利用进攻动作防守(见第九?十三步)。
防守策略包括躲开对方的攻击路线避免受到其打击。跑、跳、躲闪、滑行迅速低头或弯身和侧移都是防守的方法。
当对手从攻击线外开始攻击时防守就会被频繁地使用。在攻击界线外对方需要向前跨几步才能碰到你。而你和对手之间的区域就叫做警戒距离区域这个区域至少有两臂长这样才能保证你有充足的时间注意对方的攻击从而闪避开(见图31)最常见的防守法就是朝安全地带跑(若闪避的路线没有被对方挡住)。

为什么侧步躲闪很重要
攻击者有时会站在防守者和闪避路线之间。侧步躲闪可以帮助防守者绕过攻击者找到另一条出路。
怎么做侧步躲闪
侧步躲闪的准备阶段被称为防守姿势(见图32)。这不仅仅是为侧步闪躲做准备同时也是后面的防守与进攻技术所必需的。只要对方开始进攻你就要自然而然地摆出这种防守的姿势。而在这之前你也许还处于前面所讲的防守状态。从防守状态进入防守姿势只需简单地增大支撑安全点双手屈肘收于胸前以保护易受攻击的部位。
一脚与另一脚前脚掌分开成防守姿势站立且两脚与肩同宽。然后一脚向后退身体转过45度。前
朝前后脚稍微外张。身体的重心落在两脚之间。双膝微屈立廉面朝对手。
其中手臂的姿势称作防守。手臂弯曲90度?120度。肘部护住身体。前方的手臂(叫做引导手)高于后方的手臂(尾随手)且离身体相对更远。但前臂不能比喉咙高避免防碍视线双手握拳且小拇指的外边朝外。调整好姿势以保证你的中线尽可能多地护住身体。
中线指的是从头顶到脚向外延伸20?30的区域。身体易受攻击的部位如头部、脸、喉咙、胸口、膀胱和腹股沟都聚集在这个区域(见图33)。防守的姿势就像防守站立时身体的角度,能帮助保护这些重要部位(见图33)。





右手的人偏向于左半身在前强势的手臂在后。(注意后手臂的作用不可忽略因为它更能充分运用腰腹与蹬腿的力量,支配手随后还可以积聚更大的力量。)
侧步移动肘时在你与对手之间想像一条着不见的线。这就是所谓的连接线。对方沿此线向你移动当他(她)几乎好倏的上身脉专用蹲跨到旁边。
另一种方法是想像你站在一个巨大的钟面的申心。攻击温是楠12个整点方向发出的。当对方接近中心时,你可以移动到9点和3点的位置然后移向12点的位置,若你的躲闪路线是如此设计的话。
而是否朝向3和9移动取决于你本人的精确的逃避路线显然你要选择离你最近的方向。只要对方的攻击轨迹是直线向前或向下两个方向就都可以考虑。
过早的移动会使对方循着你的方向。站在原地直到确定前方的势头
悬朝你的方向而来的。
侧向移动必须有一定的力度从而将你拽出对方可能的攻击区域。如果向左跨则右脚蹬地左脚侧向滑行反之亦然。然后右脚径直向前跨,朝躲闪的路线前进。
侧步躲闪时腰部挺直保持防备姿态的手势。避开对方后,立即退到安全区域。注意自己的移动方向
成功的关键
倒步躲闪
准备阶段(防备姿势)
身体45度转向
两脚开立,宽度为肩宽的1?32倍
步前脚向前
后脚稍微外张
重心落在两脚中间
门膝关节微屈
上身直立
两臂弯曲90度置于胸前
前手相对高且在外侧
田尾随的手相对低且在内侧
肘部内收

本文原文来自:wushupeixunban.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