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白内障:定义、症状、分类、治疗与预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白内障:定义、症状、分类、治疗与预防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lykfhospital.com/jiangkangkepu/91.html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表现为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其发病原因多样,包括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等。白内障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同时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调理可以预防其发生和发展。

定义

白内障是指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严重时可致盲。白内障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

常见症状

白内障的主要症状包括:

  • 视物模糊、发雾或不清晰
  • 色觉异常
  • 复视
  • 视力下降而频繁更换眼镜
  • 看灯或太阳时出现眩光
  • 夜间视力差
  • 视野缺损
  • 花眼人群出现暂时性的近视力改善

常见分类

白内障的分类方法多样,临床上常按发病时间和混浊部位进行分类。

按发病时间分类

  1. 先天性白内障
  • 又称发育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多为静止型,可伴有遗传性疾病。
  • 内生性者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外生性者是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造成损害所致。
  • 先天性白内障分为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及全白内障。
  1. 后天性白内障
  • 出生后因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营养代谢异常、中毒、变性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混浊。
  • 主要类型包括: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并发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代谢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后发性白内障。

按晶状体浑浊部位分类

  1. 皮质性白内障
  • 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1. 核性白内障
  • 晶体混浊从晶状体中心部位即胚胎核位置开始出现密度增加,逐渐加重并缓慢向周围扩展。
  • 早期呈淡黄色,随着混浊加重,色泽渐加深如深黄色、深棕黄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
  • 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因此,在黑暗处瞳孔散大视力增进,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
  1. 后囊下白内障
  • 混浊位于晶状体的囊膜下皮质,如果位于视轴区,早期即影响视力。

治疗方式

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和超声乳化晶体摘除术(PHACO)。两者共同特点是切口小并保留了晶体后囊,便于植入和固定人工晶体。术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眼睛的具体情况来衡量哪种手术方式适合。

白内障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眼部检查并及时治疗,以免视力下降严重甚至继发青光眼导致失明。手术的一般标准是,矫正视力低于0.3。但也有一些特殊要求的病人,像画家、司机,虽然矫正视力要比0.5好,但白内障的程度已经影响工作、学习、驾驶汽车等日常行为,也应早日手术。等到白内障长“熟”了时才做手术这种观念是古老的也是错误的,过“熟”的白内障反而会增加风险和手术难度。

以下情况应尽早手术:

  • 白内障已经造成了晶体膨胀,有继发青光眼的可能
  • 患者有糖尿病,白内障影响眼底的检查和治疗

预防措施

  1. 日常护理
  • 避免剧烈远动,尤其注意避免眼部及眼周围头部的碰撞伤。
  • 外出戴防紫外线眼镜。
  • 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性格开朗,休息与运动应合理安排。
  • 看书写字、看电视时间应适当控制。
  1. 饮食调理
  • 多饮水,多食用水果、蔬菜,尤其是深绿色蔬菜(叶),芥蓝、青椒、盖菜、菜花、西兰花。
  • 避免食用油炸食品以及人造脂肪、人造黄油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