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话:从元宵童谣到金苍绣的闽南文化传承
泉州话:从元宵童谣到金苍绣的闽南文化传承
泉州,这座千年古城孕育出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语言——泉州话,又称闽南话。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泉州话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凝结着泉州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髓。在泉州的民俗文化中,泉州话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节日庆典到民间艺术,从传统工艺到生活日常,无处不彰显着它的独特魅力。
节日里的语言记忆
在泉州,节日不仅是欢庆的时刻,更是泉州话传承的重要载体。元宵节期间,泉州的大街小巷都会响起欢快的闽南语歌谣,孩子们提着花灯,用泉州话唱着古老的童谣,欢声笑语中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泉州的元宵节素来以“闹元宵”闻名,其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踩街”活动。每年此时,泉州的大街小巷都会被各种花灯、彩车、舞龙舞狮等装扮得五彩缤纷。人们用泉州话互相问候,分享节日的喜悦,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
七夕节,这个充满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泉州也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在泉州台商投资区举办的七夕主题活动上,闽南七夕民俗专题授课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讲师详细介绍了“七娘轿”“花粉胭脂”等闽南特色七夕民俗,让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感。活动最后,大家一起制作闽南七夕美食糖粿。糯米面团经过揉、捏、按、压,变成一颗颗圆润可爱的糖粿,热气腾腾地出炉。大家围坐在一起,用泉州话分享着节日的喜悦,品尝亲手制作的美味。
讲古:泉州话的艺术传承
泉州讲古,是泉州最具代表性的语言艺术之一。在泉州,讲古不仅仅是讲故事,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泉州讲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千年来,这种用闽南话说书的艺术形式,一直是泉州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泉州府文庙广场的正音书院,每周都会举办泉州讲古活动。讲古先生们用生动的泉州话,讲述着泉州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经典文学作品。他们的语言时而抑扬顿挫,时而诙谐幽默,将一个个故事演绎得栩栩如生。听众们围坐在书院里,聚精会神地听着,仿佛穿越回了古代,与故事中的人物一同经历着喜怒哀乐。
泉州讲古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途径。通过讲古,泉州话得以代代相传,泉州的历史文化也得以生动地保存和传播。如今,泉州讲古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泉州文化的重要象征。
金苍绣:泉州话里的指尖艺术
金苍绣是泉州另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泉州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苍绣以金线绣制,绣品金碧辉煌,犹如金色的苍蝇停驻其上,因此得名。金苍绣技艺精湛,图案精美,广泛应用于泉州的宗教用品、服饰和日常用品中。
在泉州,金苍绣的传承与泉州话密不可分。许多金苍绣的技艺和图案,都是通过泉州话口口相传,代代传承下来的。绣娘们在绣制过程中,常常会用泉州话交流技艺,分享心得。金苍绣的许多图案和寓意,也深深植根于泉州的文化传统中,如“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都是泉州人熟悉的吉祥图案。
泉州话不仅是泉州人的日常交流工具,更是传承和展现泉州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通过泉州话,泉州的民俗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在泉州,无论是节日庆典、民间艺术,还是传统工艺,都离不开泉州话的滋养和传承。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泉州话和泉州的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