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马士基入驻上海启动中转集拼,上海港年吞吐量首破5000万标箱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19:3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马士基入驻上海启动中转集拼,上海港年吞吐量首破5000万标箱

2024年1月,全球集装箱航运巨头马士基(Maersk)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设立国际中转集拼中心,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上海港作为国际航运枢纽的地位,也进一步巩固了上海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角色。

01

马士基布局上海:国际中转集拼中心的设立

马士基选择在上海设立国际中转集拼中心,是基于对上海港航线布局、国际中转集拼运行效率、口岸通关环境等各项因素的综合评估。该中心于2024年1月19日正式揭牌,首批进口集装箱分别来自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完成中转集拼后将运往美国、捷克、西班牙、法国、葡萄牙、斯洛伐克等国家。

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是衡量一个国际枢纽港口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临港新片区加快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2-2025年)》,到2025年,上海港将力争实现集装箱吞吐量2600万标箱以上,其中国际中转和集拼箱量达到550万标箱以上。

02

沿海捎带业务:提升效率的新突破

除了国际中转集拼业务,马士基还同步启动了出口流向沿海捎带业务。首批沿海捎带集装箱约230TEU(标准箱),通过马士基的南美东航线马士基拉古娜轮(MV. Maersk Laguna)捎带至上海港,最终将运往欧洲、美国等不同港口。这一业务模式相比原运输路径节省约7天交货期,显著提升了物流效率。

沿海捎带业务作为航运领域的重大突破,2024年1月在上海港成功运行。据统计,2024年前11个月,外资班轮沿海捎带完成130艘次约17万标箱,同比增长85.1%。

03

上海港的全球领先地位

马士基等外资班轮公司的参与,进一步推动了上海港的快速发展。2024年,上海港迎来历史性突破,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5000万标箱的港口。这一成就不仅展示了上海港的硬实力,也体现了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

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从1994年的100万标箱增长到2024年的5000万标箱,30年间增长了50倍。2024年,上海港迎来送往1.56万艘次集装箱船舶,平均每天40多艘。这些船舶沿着350条外贸航线,驶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个港口,有力保障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04

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上海港的未来方向

上海港的成功,除了身处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因素”,还有令国际班轮公司怦然心动的“上港因素”。统计显示,2022年,上海港远洋集装箱船舶平均在港时间比新加坡、伦敦等13家全球主要港口短0.69天,即平均每船节省16.5小时。这样的效率提升,离不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进步。

2017年底,上港集团打造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如今设备平均作业效率较开港初期提升30%以上。相比传统码头,洋山四期人员减少70%,综合效率提升30%,人均劳动生产率为传统码头的213%。作为全球能效最高的自动化码头,洋山四期2024年吞吐量预计超过700万标箱。

上海港还频频在绿色化领域打造标杆,率先推出绿色燃料加注服务等新业态,全面配备岸电设施。据统计,2024年上海港的岸电设施连船艘次和节电量分别增长250%和200%。

05

高端航运服务:从“大港”到“强港”的关键

上海港不仅在吞吐量上领跑全球,在高端航运服务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2024年8月,上海实现了首宗双方境外当事人海事临时仲裁案件的开庭,这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此外,上海在航运保险和航运金融方面也取得新突破,人保财险发布全球首款满足“一单制”的多式联运集装箱货物运输保险方案,中国太保推出全国首单航运业欧盟碳排放成本价格指数保险。

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已成为世界航运市场三大指数之一。上海航运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的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上线一年多成交额超3.84万亿元,成交量和活跃度超过境外同类品种。

06

展望未来:上海港的无限可能

马士基等外资班轮公司在上海的布局,不仅体现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也展示了上海港作为国际航运枢纽的吸引力。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发展,上海港正从“大港”向“强港”转型,为全球贸易注入新的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