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安顺历史文化探秘:红色圣地与山水瑰宝
遵义安顺历史文化探秘:红色圣地与山水瑰宝
巍巍乌蒙山,滔滔赤水河,孕育了遵义这座红色之城。90多年前,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会议在这里召开,让遵义成为革命的“转折之城”。而与之相邻的安顺,则以壮丽的山水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诉说着贵州大地的沧桑巨变。
遵义:红色文化的璀璨明珠
走进遵义老城,一栋中西合璧的二层小楼静静矗立,这里就是著名的遵义会议会址。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这可是会址当时留下的文物!”站在会址前的一棵90余年树龄的老槐树旁,老红军孔宪权的孙女孔霞,将那段红色历史娓娓道来。如今,这栋小楼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前来瞻仰。
“遵义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周六上午,遵义会议纪念馆内人潮涌动,胸前戴着红领巾的遵义市老城小学六年级学生李锐航正在做讲解。在遵义市红花岗区,已累计遴选培育出像李锐航这样的“小小红色宣讲员”1000多名,在遵义会议会址义务讲解达200余场。
巍巍青山间,遵义红色遗存星罗棋布。据统计,遵义现有已登记红色文化资源542处、长征遗址遗迹358处474个点;拥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8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9个,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9个。
安顺:山水奇观与文化交融
如果说遵义是红色文化的象征,那么安顺就是贵州自然美景的代表。黄果树瀑布,这颗贵州西部黄金旅游线上的明珠,以其雄奇壮阔享誉海内外。从2.4亿年前三叠纪早期起,经过数千万年的地质雕琢,最终演化成了“亚洲第一大瀑布”。
“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300多年前,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赞叹,道出了黄果树瀑布的磅礴气势。如今,这里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前来观赏,成为世界级旅游景区。
夜幕降临,流光溢彩的黄果树瀑布核心景区内,游客络绎不绝,人们沉浸在山水间的大型灯光秀中,感受与日间游玩不一样的旅游体验。作为国内首个以5A级自然峡谷景区为载体打造的沉浸式光影夜游项目,黄果树的夜游项目让游客有了更多选择,他们可以在白天欣赏瀑布的壮美,夜晚则可沉浸在光影梦幻里。
距离黄果树瀑布不远,另一处神奇的自然景观——龙宫景区,以其独特的溶洞景观闻名。这里拥有中国最长的溶洞群和最大的洞中瀑布,被誉为“天然辐射剂量最低的地方”。2024年,景区投资580万元对一进龙宫、二进龙宫的灯光进行升级改造,运用最新的光电技术,打造梦幻的水下龙宫世界,让游客仿佛置身于神秘的海底世界。
屯堡文化:600年的历史回响
在安顺的山水之间,还隐藏着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屯堡文化。600多年前,随着明朝“调北征南”“调北填南”的军事行动,大量中原和江南地区的军民迁徙到贵州,与当地民族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屯堡文化。
走进安顺屯堡文化博物馆,屯堡服饰、农具、建筑、地戏唱本和面具等藏品错落有致,一件件具有年代感的老物件,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过往。这种文化融合的产物,至今仍鲜活地保留在贵州大地上,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见证。
安顺地戏作为屯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非遗传承人加强技艺传承,并收集整理安顺地戏的实物资料编撰成册,留存于世。
从遵义到安顺,从红色文化到自然奇观,再到多元文化的交融,这片土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璀璨的文化遗产。今天,当我们再次踏上这片热土,不仅是在追寻历史的足迹,更是在感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