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呼吸道病菌齐发!有哪些症状、如何治疗及照顾、重症警讯怎么判断……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呼吸道病菌齐发!有哪些症状、如何治疗及照顾、重症警讯怎么判断……

引用
1
来源
1.
https://parents.hsin-yi.org.tw/Library/Article/24617

呼吸道疾病是季节交替时的常见疾病,尤其是对于免疫力较低的儿童来说更是如此。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6种常见呼吸道病菌的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帮助您更好地照顾家人。

很多呼吸道的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周期性,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波流行。在COVID-19疫情期间,因为戴口罩、社交距离、重视环境清洁及消毒,导致很多病菌在社区消失了,对这些病菌没有抵抗力的小朋友越来越多,就是所谓"免疫负债"。当疫情解封后,过去这些周期性流行的病菌就会抢着流行,需要等到社区一定密度的人都感染过后,才可能暂歇。

或许有家长以为这些引发呼吸道疾病的病毒和细菌,跟COVID-19一样是突然出现、突然爆发,但其实这些病菌一直都有。以下介绍的6种病菌引发的症狀大多类似,只要对"症"治疗,随着病程结束,就能好轉,只有少數会并发重症需特别留意,建议该打的疫苗"打好打满",才能减少重症机率。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 常见症状:发烧、流鼻水、咳嗽,可能出現哮喘
◼ 2歲以下嬰幼兒重症风险高

多数人感染RSV症状与一般感冒类似,但RSV病毒对2岁以下婴幼儿威胁性较高,甚至比COVID-19还严重。症状严重的话,咳嗽会越来越厉害、喘不过气,甚至因为细支气管发炎,呼吸出现咻咻声、哮喘的状况,喘到无法吃、无法睡,血氧会下降,有一定比例的致死率。

然而,在治疗方面,RSV并没有特效药,只能给予支持性疗法。目前RSV在国外已经开发出疫苗,针对老人与孕婦施打,尚未纳入儿童。另一种非疫苗的预防药物是单株抗体,直接将RSV抗体打入身体,属于被動免疫,台湾已经使用多年,主要是针对有先天性心脏病或早产、慢性肺病等高风险的婴儿,一个月一针,需要打6次。

流行性感冒病毒

◼ 常见症状:发烧、咳嗽、流鼻水、疲倦、头痛、肌肉痠痛、喉咙痛
◼ 未满5岁婴幼儿、孕妇等,皆为并发重症高危险群

流感除了一般感冒症状外,还有肌肉痠痛、疲倦感,少部分会有恶心、呕吐与腹泻,另可能并发肺炎、脑炎等。目前政府已扩大公费流感疫苗的施打条件,符合资格的民众建议尽速施打。此外,流感是常见呼吸道感染中,少数有抗病毒药物"克流感"的病原。

根据疾病管制署规定,如病人符合公费流感抗病毒药剂用藥条件即可开立公费药剂,以降低重症风险,包括并发重症者、检验为新型A型流感、孕妇、未满5岁及65岁以上类流感者、确诊或疑似为流感的住院病患、具重大伤病或免疫不全或高风险慢性疾病的患者、BMI大于或等于30的肥胖患者、同住家人与同事同学有类流感发病者。

COVID-19

◼ 常见症状:高烧、肌肉痠痛、倦怠、咳嗽、鼻塞、嗅味觉异常、喉咙痛
◼ 2歲以下嬰幼兒感染会造成較嚴重的症狀

肆虐全球多年的COVID-19疫情高峰已过,但病毒仍潜伏在社区中,持续造成感染,有不少人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感染,但重症比率变少、症状也较不严重。由于病毒仍持续变异,疾管署建议民众可接种新一代的COVID-19疫苗保护,尤其是65岁以上民众。另外,COVID-19仍有机会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造成较严重的症状,家长需要特别留意。

腺病毒

◼ 常见症状:高烧、喉咙发炎、结膜发炎、咳嗽、拉肚子
◼ 发烧时间比其他呼吸道病菌长

腺病毒是非常常见的病毒,有很多型,因此会重复感染,症状不完全一样,除了发高烧以外,可能会造成结膜发炎(红眼)、咳嗽、拉肚子。一般來說,大部分呼吸道病毒感染大约会烧个2至3天,感染腺病毒常见会烧到4至5天,发烧时间较长,往往很令人担心,不过大部分个案发烧以外的症狀并不严重。

人类间质肺炎病毒(hMPV)

◼ 常见症状:发烧、咳嗽、声音沙哑、哮吼、肌肉痠痛
◼ 仅少部分孩子较严重,但重症率与致死率并不高

2022与2023年都有人类间质肺炎病毒在社区发生流行,症状多为一般感冒症状,其中较需要注意的症狀是哮吼(wheezing),原因是声带发炎,所以会出现声带沙哑的症狀,这与感染RSV病毒呼吸出现咻咻声的哮喘并不相同。少部分孩子会比较严重,但重症率与致死率并不高。

肺炎霉浆菌

◼ 常见症状:发烧、咳嗽较久,但活动力佳
◼ 大部分症狀不算严重,偶有并发重症个案,但很少见

感染霉浆菌的症狀与一般感冒类似,部分孩子会发烧个3至5天、咳嗽1至2周。有些家长因为孩子咳太久,带去就医,医师安排胸部X光检查发现有肺炎的表现,但孩子看起来活动力很好,因此霉浆菌肺炎又称为"行走的肺炎",大部分不算严重的疾病,偶尔有并发重症的个案,但很少见。

感染霉浆菌可以使用日舒类的抗生素治疗,但要确诊是否为霉浆菌感染,需要经过PCR检验,而社区诊所通常没有这样的检验设备,因此医师多半从病人的症狀研判可能是霉浆菌感染,就给予抗生素。不过,其实大多数个案不用抗生素也会好,抗生素治疗只是缩短病程或减少重症机率。

关于呼吸道病菌感染,爸妈需要留意的事

要提醒的是,光从症狀其实很难断定是哪種病原菌感染,在多数感染只有症狀治疗的前提下,透过检验或快篩去确定病原菌也并非绝对必要的步骤。

◼ 你以為的"一直没好"可能是反复感染

有时,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感冒拖这么久一直没好"而频繁就医。但临床观察发现,很多小孩其实是反复感染,可能A病毒快好了,又感染到B病毒,以致孩子时常挂着鼻水或咳嗽,这是小孩成长过程中难免的情况。当孩子身体不舒服,就医、吃药的目的应为缓解症狀,不需要执着于多烧、退几度,也不需要一、两天还没好就密集就医。

◼ 发烧是"免疫力对抗病毒"的反应

发烧是身体感染病原菌时的正常生理现象。大脑有体温调节中枢,平時体温设定在37度左右,若感染了病毒,身体会启动免疫反应,白血球会分泌细胞激素去活化其他白血球或免疫细胞,激素会讓体温定位点上升。若体温调节中枢将定位点上升到39度,此时身体会感觉冷,并启动生理反应让体温上升,如让周边的血液循环减少,以减少散热,所以孩子会出現手腳冰冷的状况。

身体甚至为了产热,令肌肉收縮,就会出現畏寒发抖的症狀。等到体温上來,身体血液循环恢復,顫抖就会停止,接著身体就会流汗、退烧。所以当孩子感染了呼吸道病毒,即使发烧了也不要过度恐慌,让身体免疫力去对抗病毒,等到病毒被免疫系统消滅后,自然就退烧了。

◼ 如何观察重症警讯与就医时机?

如果孩子已经发烧超过平均的时间,例如烧了3天以上,就要特别注意。在症狀方面,若症狀严重到超过一般感冒常見的程度,例如咳嗽咳到呼吸会喘、抽筋、昏睡、叫不醒,或者食欲差到什么也吃不下、喝不下、拉的次数过多,有脱水危機,就要赶紧就医。

◼ 日常照护要留意的重点

家长在照顾病童时,要记得多为孩子补充水分,给予白开水、牛奶、果汁、稀饭等,只要含水多的食物与飲料都可以,水分足够比较不会出現并发症;若有肠胃道、腹泻的症狀,则先少量多餐,以清淡饮食为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