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智慧农机引领无人农场新时代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11:2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智慧农机引领无人农场新时代

“我们农场有5200亩稻田,其中的1500亩示范区实现了无人化耕作,耕、种、管、收都由无人农机代为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万绿智慧农场负责人王键宽向本报介绍,“就靠着这个手机大小的北斗终端机,装上它,农机就像长了‘眼睛’,会拐弯,有异常情况会停下。有导航系统控制,农机就能按设定的路线匀速作业。”

进入冬季,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万绿智慧无人农场的稻田已经完成了收割,地里种满了紫云英,绿油油的长势喜人,就等着来年耕地时作为绿肥,提升粮食作物产量及品质。

近年来,智慧农机装备如植保机、无人机等广泛应用,实现自动化作业。技术创新包括北斗导航、智能感知、精准控制等,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智能化+机械化成为现代农业新图景。

智慧农机的技术创新

在万绿智慧无人农场,各类智慧农机装备驰骋在田野上,从播种、施肥到喷药、收获,全流程实现自动化。农场负责人王键宽介绍:“万绿智慧无人农场已经突破了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和智慧化管理四大技术。”

具体来说,北斗终端搭载农机后,手机变成了“新农具”,在指尖进行“云端”种地。王键宽历数着一年四季的全程智能化:耕,有北斗旋耕机按照设计路线翻耕;种,有插秧机、抛秧机、撒播飞机精准作业;管,包括苗情、虫情、地情等,通过系统实时监测,无人机飞到田里施肥、打药;收,无人驾驶收割机与无人驾驶运粮车配合,自动装卸……

无人农场的实践案例

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西孙村良杰家庭农场的冬枣大棚内,树上的果子已清。农场负责人丁太平和他的老伴范爱宝正忙着对大棚清园,清除枯枝落叶、刮除枣树枝干老翘皮、剪除病虫枝……检查维护冬枣“智慧大脑”感知传感器,为来年冬枣优质丰产打基础。

丁太平说的“智慧大脑”是指冬枣一体化智慧平台。丁太平的冬枣园安装了气象站、枣园监测仪、土壤环境监测仪、诱虫灯、水肥一体机,布满了气象监测、虫情监测、土壤监测、水肥一体化监测、棚内环境监测、智慧物联网等设施的感知节点设备。

通过“智慧冬枣”手机APP,丁太平可以随时掌握枣园土壤温度、湿度、虫害种类和虫口密度等指标信息;缺水能报警、缺肥会提醒;卷帘、浇水、补光、放风等农事操作一键启动。

科技提高了冬枣种植的效率,也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浪费。去年,丁太平的25亩冬枣大棚亩产达2000斤,收入80余万元,比安装设备前增收10万元。从“靠经验”到“靠数据”,“智慧冬枣”逐步覆盖沾化区冬枣生产、销售、加工等诸多环节,冬枣生产降本增效成为现实。今年截至目前,沾化区冬枣总产量超过6亿斤,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冬枣全产业链产值达60亿元以上,全区枣农人均冬枣增收2000余元。

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

12月11日,在湖北秭归,大疆农业最新旗舰级无人机T100完成了新品发布后的首秀,助力秭归橙子“飞”出大山。在秭归,柑橘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群众致富的支柱型产业,农业无人机的应用,推动着柑橘种植从植保飞防到采收环节实现全面机械化管理,不仅能够解决当地复杂地形的喷洒难题,更有效提升了运输效率与作业安全,为当地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力。

“自2012年大疆首次将无人机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以来,农业无人机这一行业迎来了飞跃。”大疆农业全球市场负责人沈晓君说,12年间,大疆农业从单一的植保作业起步,逐步拓展到播撒、吊运、果树飞防等多场景应用,实现了无人机技术在农业生产场景中的全面覆盖。如今,从播种、撒肥到植保,全程都可以运用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机规模化应用的同时,也推动了飞防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2024年,大疆农业无人机涉及作业台数20万台,接近50万人在从事飞防服务工作。

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新需求,推动了国产大型农机装备持续升级。近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2024—2026年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一览表》,本轮补贴“优机优补”趋势明显,整体朝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各类激励政策让农机企业更“舍得”创新,近年来,头部农机企业的研发力度、创新力度不断加强,助力农机装备产业链迈向高端智能。

在中国一拖生产车间,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化生产线引人注目:机械臂夹持着各种零件装置,灵活自如地进行着提升、送进、组装动作,一台台拖拉机正这样不断被组装出来……智能制造正带给农机装备产业更多可能。作为国内领先的农业装备制造服务企业,近年来,中国一拖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工业大数据分析”“智能化物流装备体系”“多品种定制化产品智能制造体系”“数字化车间实景仿真”“参数化三维数字设计”等方面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在农机行业的集成应用,将10余种核心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互联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应用,建成了大型农机智能制造工厂,为行业树立了智能制造的应用典范。

补短板方面,中国一拖在大马力拖拉机、收获机等大型机具的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先后研发了超400马力的拖拉机和喂入量超15kg/s的大型谷物收割机,形成可直接替代进口的产品和技术;围绕当前混合动力、纯电动、氢能源3大类绿色农机作业装备体系,自主研制电动和混合动力的农用动力机械;在农业装备智能化方面,自主研发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新一代移动通讯技术,助力农业机械的发展。

2023年3月,中国一拖三批共45台东方红大马力智能拖拉机交付北大荒集团,这些大马力智能拖拉机的马力段分别为220马力、260马力、320马力,装配有无人驾驶系统和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可满足智能化无人操作,被用于北大荒集团玉米、大豆等作物种植的精准作业,助力黑土地增产增收。

随着国内农机向着智能、高效、大型化发展,农机制造企业迫切需要提高研发测试水平。2023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明确智慧农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计划提出,到2026年底,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初步形成,探索一批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智能化解决方案和智慧农(牧、渔)场技术模式,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0%以上。到2028年底,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信息技术助力粮油作物和重要农产品节本增产增效的作用全面显现,先行先试地区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基本实现,全域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机制路径基本成熟,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2%以上。

智慧农机和无人农场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政策的大力支持,智慧农机和无人农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实现农业强国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