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嵇康:一位美男子的才情、风骨与悲剧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05: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嵇康:一位美男子的才情、风骨与悲剧

嵇康,有人称他为魏晋第一美男,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

嵇康到底有多帅?

正史立传极少写人外貌,就算写也不过是几句陈言俗语简单概括一下。

而《晋书》对嵇康外貌的描绘,就打破了常规。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身高七尺八寸有余,按魏晋度量一尺约为现代23厘米,约合今日一米八,身姿挺拔,犹如松柏之立于林间,自带一股超凡脱俗之气。

单单“有凤仪”称赞他还不够,又写“不自藻饰”的淡然,加之“天质自然”的纯真。

《晋书》还有几句: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

嵇康上山采药时沉迷于山间美景,忘了回家。山里打柴的人遇到他,都以为遇到了神仙。

这可是正史,官修正史。《晋书》这种描写已超越了传统正史的严谨与平实,倒有几分才子佳人小说的味儿。

让人不禁对嵇康之风采心生向往,真想穿越时空,亲眼目睹这位风流倜傥、超凡脱俗的魏晋名士。

还有人拉出他的儿子嵇绍来当绿叶。

“或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耳。’”(《世说新语·容止》)

有人对王戎说:“嵇绍太帅了,人群中简直就像野鹤立在鸡群里!”

王戎只觉得对方“没见过世面”:“那是你没见过他爹。”

总之,嵇康就是男神一样的存在。当然,大家把他奉为男神,也不仅仅是因为外表。

公元224年,嵇康诞生于魏国的谯郡铚县(今安徽省亳州市境内)。其先祖本姓奚,源自风景秀丽的浙江上虞,后因避仇敌而迁徙至此。

由于定居之处毗邻巍峨的嵇山,家族遂改姓为嵇。

嵇康的父亲,嵇昭,曾经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共谋天下,曾任督军粮治书侍御史之职,显赫一时,可以说,嵇康早年过的是官二代生活。

然而,世事无常,嵇康年仅七岁之时,父亲不幸辞世,留下孤儿寡母于这乱世之中。

彼时,曹氏已逼退汉献帝,独揽朝纲,对天下才俊或残酷打压,或招揽麾下,有才学的人生活得压抑而沉重。

年幼失怙的嵇康在母亲与兄长嵇喜的悉心抚育下茁壮成长。

嵇康自幼展现出非凡的智力与广泛的兴趣,博览群籍,融会贯通,性格上则表现为沉静内敛、淡泊名利,兼具宽宏大量与深邃的思想境界。

成年后,他更是对道家学说情有独钟,沉浸其中,探索生命与宇宙的奥秘。

尤为特别的是,嵇康未曾正式拜师,却凭借自学成才,达到了令人瞩目的高度。

有貌有才,嵇康自然拥有一众迷妹。其中有一位迷妹,就是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在她的执着追求下,终于如愿成了嵇康的妻子。

嵇康也因此得了中散大夫一职位。

为了避开曹氏家族与司马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斗争漩涡,嵇康,这位深谙老庄之道,崇尚自然无为的隐士,毅然决然地舍弃了中散大夫的官职,转而遁入幽静的竹林深处。

长乐亭主,这位自幼养尊处优的女子,面对丈夫的选择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跟随嵇康步入山林,共赴隐逸之路。

嵇康被妻子的深情厚意深深触动,从此二人携手共度风雨,不离不弃,坚守着彼此间唯一而纯粹的爱情。

时值乱世,文人士大夫纷纷选择隐居避世,既避开了世事纷扰,又保留了名士的高洁风骨。

而嵇康,这位超凡脱俗的存在,在山阳的竹林间更是吸引了无数名士的仰慕与追随。

他们形成了后世闻名的“竹林七贤”,成员包括阮籍、山涛、向秀、王戎、阮咸、刘伶以及嵇康本人,他们共同书写了魏晋风度的传奇篇章。

然而,当曹魏政权风雨飘摇,司马昭公然弑主,其行径激起了天下公愤。为平息民怨,司马昭急需舆论的支持与美化。

作为曹家姻亲的嵇康,自然成为了其拉拢或打压的对象。但嵇康早已决意远离尘嚣,以打铁为业,过着简朴自在的生活,对司马集团的邀请与胁迫皆不为所动。

当山涛被任命为吏部郎并欲举荐嵇康接替自己时,嵇康非但没有领情,反而以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回应。

山巨源就是山涛。

在信中,嵇康首先表示看错了山涛,居然把山涛当作知己。接着陈述了九条理由,叙说了自己生性追求自然,但做官却要注意“人伦有理,朝廷有法”,因此不能做官。

嵇康说自己“非汤武而薄周孔”,商汤、周武王、孔丘都是礼教推崇的人,但嵇康却对他们不以为然,这是旧礼教不能容忍的。

嵇康还说自己“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意思是说自己性情耿直,仗义直言,且难以控制。

他还表示司马氏如要强迫他作官,他就会像野性难驯的麋鹿,“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全文嘻笑怒骂,锋利洒脱,表现他峻急刚烈的性格。

这种摆明不与当权者合作的态度,司马昭知道后,大动肝火,顿起杀心。只差一个时机、一个借口。

这个时机有两个人推动,一是嵇康的粉丝钟会,另一个是嵇康的好友吕安。

吕安是嵇康最好的朋友之一,他同父异母的兄长吕巽,竟因贪恋弟媳美色而犯下不伦之行,事后为掩盖丑事,竟颠倒黑白,诬告吕安不孝且意图谋反。

恰值司马昭大力推行“以孝治天下”之际,吕安因此锒铛入狱。绝望之中,吕安向嵇康发出了求救的信号,希望他能为自己洗清冤屈。

嵇康闻讯,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然而,嵇康的正义之举,却正中司马昭的下怀。

在司马昭眼中,嵇康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更是天下才俊的精神偶像,影响力太大,如果不能为司马氏所用,那么他的存在必将对司马氏的统治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于是,借吕安案之机,司马昭顺水推舟,将嵇康也一同投入了大牢。

此时,司马昭的亲信钟会,向司马昭进言:“主公,嵇康此人非同小可,我们不必过于担忧天下的其他反对势力,只需将嵇康视为头号大敌,严加防范便是。”

钟会是与王羲之齐名的书法家钟繇的儿子。他本是嵇康的粉丝,但是因为与偶像的一次不愉快的见面,他不仅脱粉,而且变黑粉回踩嵇康。

钟会精心撰写了《四本论》,满心期待地前往嵇康住处,欲求在偶像面前一展才华。

但临到门前,那份虚荣与自卑交织的复杂情绪让他望而却步,最终只能将作品匆匆丢下,落荒而逃。

那时嵇康也没说什么,但那本《四本论》,写得确实不差。

后来,钟会得到重用,成了司马家的红人,想再次在嵇康面前显摆一下,于是骑着马,带着随从,赶到嵇康家中。

嵇康正与向秀在打铁,一个赤膊打铁,一个在拉风箱,对于钟会的拜访毫不理会。

钟会僵了半天,非常恼火,准备走了。嵇康忽然开口了:“何所闻而来,何所闻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两人的对话看似很有哲理深度,不过换个角度看,也确实是尬聊。

钟会其实就是一个小人,本以为自己是贵族公子,又有体面的工作,自以为会成为嵇康的座上宾,没想到被漠视,这让他怀恨在心。

所以钟会后来就接吕安之事伺机报复嵇康,在司马昭面前煽风点火。

中国文化史上最黑暗的一天终于来了,位于洛阳东市的刑场上,群密集如潮,每个人都怀揣着难以言喻的悲痛与不舍,因为在这里即将行刑的是无数人的偶像嵇康。

“那位风姿卓越的嵇康,真的将步入绝境吗?”成千上万的粉丝,心中满是对偶像命运的焦虑与绝望。

三千余名太学生齐聚刑场,他们联名上书,恳请权倾一时的司马昭能够开恩,赦免嵇康,并让他前往太学执教,延续其智慧与风骨。

这一来,朝廷更加坚定了杀嵇康之心。

面对这既定的命运,嵇康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淡然与从容。他抬头望向天边移动的日影,随后轻轻询问兄长嵇喜:“我的琴可带来了?”

嵇喜迅速递上那把陪伴嵇康多年的古琴。

随后,嵇康怀抱古琴,缓缓步入刑场中央,声音低沉而坚定:“昔日袁孝尼欲学《广陵散》,我因私心未授,如今此曲恐将随我而去,成为绝响。”

此言一出,原本喧嚣的人群瞬间静默,所有人的心都被紧紧揪住。

随着第一个音符的响起,《广陵散》那激昂而悲壮的旋律在刑场上空回荡开来,每一个音符都像是嵇康对命运的抗争与不屈。

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为之动容,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于天际,嵇康发出了一声深长的叹息:“《广陵散》于今绝矣!”

弹毕,他从容不迫地迈向了生命的终点,一代名士就此陨落,年仅三十九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