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城际铁路加速建设,2027年将构建“30分钟通勤圈”
粤东城际铁路加速建设,2027年将构建“30分钟通勤圈”
粤东城际铁路,这条全长140公里、最高设计时速160公里的交通大动脉,正在潮汕大地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作为广东省“一线两环两射线”城际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连接汕头站、潮汕站、揭阳站、潮汕机场等重要枢纽,构建起汕潮揭“30分钟通勤圈”。
在汕头段,跨南溪河特大桥主塔已“节节攀升”,完成85%的工程量;中山路隧道计划投入2台盾构机,其中首台已开始掘进。潮州段的浮洋站至潮汕站特大桥连续刚构中跨顺利合龙,揭阳段榕城站主体结构提前封底。这些关键节点的突破,为2027年全线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粤东城际铁路的建设,不仅将大大缩短三市之间的通勤时间,还将推动粤东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华东地区的互联互通,形成区域发展新引擎。建成后,汕潮揭都市圈将实现“半小时通勤圈”,粤东地区则将构建起“一小时交通圈”,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然而,在关注这条“潮汕地铁”带来的区域交通变革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城市内部交通面临的挑战。以汕头为例,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在中心城区,医院、学校、商业街等重点区域,乱停车、私占车位等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影响交通秩序,也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为破解这一难题,汕头市积极引入智慧停车系统,计划年底前完成1万个车位建设。在西堤公园、外马路等地,新建的立体停车场已投入使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压力。然而,要真正解决停车难题,还需从供需平衡、管理创新等多方面入手。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指出,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是导致停车难的重要原因。以广厦新城为例,这个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大型住宅区,因缺乏足够的停车配套设施,至今仍饱受停车困扰。未来,应将停车场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议事日程,同时,通过智慧停车系统提高现有车位的使用效率。
此外,改变居民出行习惯也是解决停车难的关键。专家建议,应借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经验,通过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引导市民选择更环保、高效的出行方式。同时,可考虑在特定区域征收“入城费”,以经济手段调节车辆进入中心城区的数量。
随着粤东城际铁路的建设推进和智慧停车系统的不断完善,潮汕地区的交通出行将变得更加便捷高效。这条“潮汕地铁”不仅是一条交通大动脉,更是推动区域一体化、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引擎。而智慧停车系统的应用,则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两者相辅相成,将共同塑造一个更加宜居、便捷的潮汕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