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病已成第三大致死病因,钟南山呼吁普及肺功能检查
慢阻肺病已成第三大致死病因,钟南山呼吁普及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应该像量血压一样,成为常规健康检查的一部分。”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第23个世界慢阻肺日如是呼吁。这一呼吁背后,是我国近1亿慢阻肺病患者、每年超100万死亡人数的严峻现实。慢阻肺病已成为我国第三大致死疾病,但公众知晓率却不足10%,近90%的患者从未得到明确诊断。
钟南山院士指出,很多患者等到出现明显呼吸困难才就医,甚至误以为活动后呼吸困难是自然衰老的表现。事实上,慢阻肺病虽无法根治,但通过早期肺功能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什么是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评估肺部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肺部的通气、换气功能,帮助诊断和监测各种肺部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气肿等。其历史可追溯至三百多年前,目前已成为内科、外科、麻醉科、儿科等多个领域的常用诊断工具。
主要检查方法
肺量计检查
肺量计检查是评估呼吸容积和流量的常用方法,主要检测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和用力肺活量一秒率(FEV1/FVC)。这些指标反映了肺部的通气功能。
肺弥散功能检查
肺弥散功能检查衡量气体从肺泡通过肺泡膜弥散到血液中的能力,常用一氧化碳测定肺弥散量(DLCO)。这是评估肺部换气功能的重要指标。
支气管激发试验
支气管激发试验通过外源性刺激诱发气道反应,检测气道高反应性,是诊断职业性哮喘等疾病的重要方法。
呼气峰值流量
呼气峰值流量(PEF)是评估肺通气功能的常用指标,能反映气道的通畅性和呼吸肌肉的力量。
检查注意事项
肺功能检查虽安全,但也有禁忌人群:
- 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脑卒中、休克病史
- 近4周内有大咯血
- 未控制的高血压病(收缩压>200 mmHg、舒张压>100 mmHg)
- 主动脉瘤、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相对禁忌证包括:
- 心率>120次/分钟
- 气胸、巨大肺大疱且不准备手术治疗者
- 孕妇、鼓膜穿孔者
- 近4周内有呼吸道感染
- 免疫力低下易受感染者
如何解读检查结果?
关键指标包括:
- FVC(用力肺活量):衡量最大呼气能力
- FEV1(1秒量):反映开始用力呼气第1秒内呼出气量
- FEV1/FVC(1秒率):评估气流受限程度
- PEF(峰值呼气流速):衡量呼气速度的峰值
其他肺部检查方法
胸部X光检查
胸部X光检查是初步筛查肺部疾病的常用方法,可发现肺部炎症、肿瘤等病变。但其分辨率有限,对于早期或细微病变可能不够敏感。
胸部CT检查
胸部CT检查通过多角度X光成像,提供更详细的肺部结构信息,适用于发现早期肺癌、肺结节等病变。高分辨率CT对肺纤维化等疾病的诊断尤为重要。
钟南山的建议
钟南山院士建议,40岁以上人群、有长期吸烟史、慢性呼吸道症状或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应将肺功能检查纳入每年的健康体检。秋冬季节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峰期,高危人群更应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防范。
随着国家将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5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配备便携式肺功能仪,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肺功能筛查服务。
肺功能检查是预防和早期发现肺部疾病的关键。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像关注血压一样关注肺功能,守护我们的呼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