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套大型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落户松原,助力东北能源转型
全国首套大型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落户松原,助力东北能源转型
12月24日,全国首套大型全钒液流电池共享储能电站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水字镇正式投产。该电站装机容量为100MW/400MWh,总投资12.22亿元,是东北地区首个百兆瓦级储能示范项目。
技术创新:全钒液流电池的突破
该电站采用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具有显著优势。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介绍,这种电池技术安全性高、寿命长、调峰时间长、电解液可循环利用且环境友好,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大连化物所突破了新一代全钒液流电池关键材料及高功率密度电堆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大幅度降低了电池成本。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推动了全钒液流电池在发电侧、输配电及用户侧等不同领域的应用,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电网调节:提升稳定性和新能源消纳能力
储能电站在电网调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进行充电,在用电高峰时将储存的“绿电”稳定可靠地输送到千家万户,实现“毫秒级”响应电力系统调节需求。
这种“削峰填谷”的功能不仅提升了电网的调节能力和稳定性,还增强了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这对于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以及促进区域能源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效益:助力地方能源发展
该储能电站的投产将为吉林省13家新能源发电企业提供配储容量,既能解决发电企业的配储问题,又能发挥大型储能的显著调峰作用,减轻发电企业建设配套储能的投资压力。
经测算,该电站预计每年可消纳新能源电量约3亿千瓦时。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当地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还能有效提升风电大发时期的新能源消纳水平,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未来展望:推动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首个严寒地区百兆瓦级全钒液流储能项目,松原储能电站的成功投产为吉林省乃至全国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树立了标杆。它不仅填补了高寒地区规模化储能建设及应用的空白,还为我国严寒地区的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松原储能电站将进一步助推中国能建在松原市打造百万吨级绿色氢基化工生产基地,助力吉林省氢能产业及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创新实践将为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