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5-6个鸡蛋最有益,过多摄入增加死亡风险
每周5-6个鸡蛋最有益,过多摄入增加死亡风险
鸡蛋是许多人餐桌上的常客,无论是简单的番茄炒蛋,还是各式各样的烹饪方法,鸡蛋的美味和营养价值都备受推崇。然而,关于鸡蛋摄入量的讨论一直存在争议。近日,多项研究表明,适量食用鸡蛋对健康有益,但过量则可能带来风险。
图源:小红书
每周食用5个以上鸡蛋,糖尿病和高血压风险降低
美国波士顿大学研究团队在Nutrients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每周摄入5个或以上鸡蛋,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风险。研究将2349名参与者分为三组:每周摄入<0.5个鸡蛋、0.5-5个鸡蛋和≥5个鸡蛋。结果显示,与每周摄入<0.5个鸡蛋的参与者相比,每周摄入≥5个鸡蛋的参与者发生空腹血糖受损或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28%,罹患高血压的风险降低32%。
不同组间的基础信息差异
此外,研究还发现,在增加鸡蛋摄入量的同时,如果还能培养良好的膳食习惯,健康效果会更好。具体来说,在每周摄入≥5个鸡蛋的情况下,增加膳食纤维、鱼类和全谷物的摄入,可使空腹血糖受损或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26-29%;在此基础上,保证乳制品、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可使高血压患病率降低25-41%。
鸡蛋配合其他健康饮食模式后,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鸡蛋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科学依据
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开展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揭示了鸡蛋摄入量与代谢标志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适量摄入鸡蛋(约每天1个)的人,血液中的有益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更高,尤其是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显著高于常人;而有害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更低。
研究共纳入4778名中国参与者,使用靶向核磁共振技术测量了他们血浆样本中的225种代谢物。结果显示,在全部的225个代谢物中,有24个与鸡蛋摄入量相关。具体来说,吃适量鸡蛋的人(约4-7个/周),血液中的有益蛋白质,如:载脂蛋白A1(APOA1)、醋酸盐、HDL-C等,含量更高;而相反,总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以及LDL-C等“有害”代谢物的含量更低。
以APOA1为例,该蛋白主要在肝脏和小肠合成,90%存在于高密度脂蛋白中。APOA1能将脂肪物质运送到肝脏进行分解,清除血液中的胆固醇,从而降低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过量食用鸡蛋会增加死亡风险
然而,鸡蛋虽好,但也不能过量食用。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在中国农村开展的、为期14年的随访研究提示,与每周吃鸡蛋≤6个的相比,摄入鸡蛋>6/周的参与者的全因死亡率显著增加35%,尤其是在BMI≥21.2kg/m2的人群中,风险增加得更为明显。
在全部的9444名参与者中,有72.5%的每周摄入<3个鸡蛋,1860人(19.7%)每周吃3-6个鸡蛋,另有737人每周吃的鸡蛋超过6个。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鸡蛋摄入量与全因死亡率显著相关——与≤6个鸡蛋/周的参与者相比,每周摄入鸡蛋量超过6个的全因死亡率显著增加35%!
以鸡蛋摄入量为变量,不同组间的全因死亡率差别
进一步的分层分析显示,与苗条的人相比,在BMI超过21.2kg/m2的人群中,如果每周摄入>6个鸡蛋,全因死亡风险比前者显著增加116%!特别需要注意的是,BMI=21.2kg/m2甚至还属于正常体型。
总结来说,鸡蛋要吃但不能多吃,保证每周5-6个是最好的,既能将其对心血管相关的保护作用放到最大,又不会增加全因死亡风险。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