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大学数据治理:打造智慧校园的实践与启示
对外经贸大学数据治理:打造智慧校园的实践与启示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高校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关键资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下简称“对外经贸大学”)通过系统性的数据治理实践,成功打造了一个高效、智能的校园环境。本文将深入探讨该校在数据治理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效,为其他高校提供有益借鉴。
数据治理的顶层设计
数据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顶层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对外经贸大学于2012年成立信息化智能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校办、信息处、教务处等主要职能部门组成,负责统筹全校的数据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信息处,数据中心则具体负责落实相关建设任务。
在制度建设方面,学校先后制定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据管理办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据标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等文件,对数据标准、流通、安全、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这些制度为数据治理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数据集成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2014年初,对外经贸大学开始搭建数据集成共享平台。该平台将来自全校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截至2023年底,数据中心已累计存储核心数据3500万余条,完成与57个业务系统的数据集成共享。其中,18个系统为数据中心提供数据,34个系统从数据中心获取数据,日均自动同步数据量达1700万余条以上。
这一平台的运行,不仅有效消除了“信息孤岛”问题,还大幅节省了各系统数据交换所需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例如,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个人数据中心随时查看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情况,管理部门则可以通过一站式服务大厅快速获取所需数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数据质量治理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外经贸大学从多个维度开展数据质量治理工作。学校参照《信息技术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国家标准,将数据质量属性划分为规范性、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时效性、可访问性等六类,建立了全面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
通过数据驱动方式,学校将数据应用于个人数据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等业务系统,增加数据的曝光率。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会及时反馈至数据源头进行核查和处理。此外,学校还定期组织数据质量检查和评估,确保数据的持续优化。
成效与展望
对外经贸大学的数据治理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数据的集成和共享为教学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通过数据分析,学校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建议。另一方面,高质量的数据也为学校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招生、就业、资源配置等方面,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使得各项政策更加精准有效。
展望未来,对外经贸大学计划进一步完善数据治理体系,特别是在数据开放共享和隐私保护方面。学校将建立更加精细化的数据分级分类制度,明确数据开放的范围和权限,推进数据去标识化技术的应用,确保数据安全。
普适性与借鉴意义
对外经贸大学的数据治理模式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对其他高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从组织架构到制度建设,该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数据治理框架。其次,数据集成共享平台的技术方案和实施路径,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最后,数据质量治理的经验,有助于其他高校避免数据治理中的常见问题。
当然,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在借鉴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适当调整。例如,数据治理的推进速度、技术选择、资金投入等方面,都需要根据学校的规模和资源状况来决定。
总体而言,对外经贸大学的数据治理实践,不仅提升了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数据治理的不断深化,相信该校将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取得更多突破,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