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式学习:让家庭教育告别“不想写作业”
情境式学习:让家庭教育告别“不想写作业”
“妈妈,我不想写作业!”
“为什么不想写?”
“太无聊了,一点意思都没有!”
这是许多家庭中常见的对话场景。面对孩子的抵触情绪,家长往往感到无奈和困惑。然而,有一种教育方法正在悄然改变这一切——情境式学习。它通过模拟真实世界的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家庭教育焕发新生机。
情境式学习是一种以真实情境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强调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知识。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同,情境式学习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推出的“知心慧语”智能陪练系统,通过创设情境化的练习场景,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核心技能。
在家庭教育中,情境式学习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通过模拟购物的情境,让孩子学习数学运算和货币管理;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社交能力;通过家庭小实验,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
研究表明,情境式学习对儿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达特茅斯大学的研究发现,早期在日托环境中接受多样化社交教育的儿童,在青少年和成年后表现出更高的社交灵活性和适应能力。游戏学习也被证实能有效促进儿童的社交和情感发展,尤其是对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而言,日托提供的社交经验能够弥补家庭环境的不足。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实施情境式学习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创设丰富的情境: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各种生活化的情境,如超市购物、医院就诊、餐厅点餐等。
鼓励主动探索:在情境中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注重实践操作:让孩子亲自动手完成任务,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及时反馈指导:在孩子完成任务后,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总结经验。
保持耐心和包容:允许孩子犯错,把错误当作学习的机会。
一位家长分享了她的经验:“我尝试用情境式学习的方法教孩子认识货币。我们模拟了一个小超市,用玩具食品和纸币进行交易。孩子不仅学会了加减法,还理解了货币的价值,整个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
情境式学习让家庭教育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乐趣和创造力。它不仅能够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这种学习方式能够让孩子在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的世界时,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一起尝试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为孩子的成长开启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