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件珍材打造,陕西出土唯一完整唐代金花冠
500件珍材打造,陕西出土唯一完整唐代金花冠
2001年,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孟村,西安理工大学新校区建设中,发现了古墓葬186座。这些墓葬的规格标准并不高,基本都是中小型土洞式墓,而这种墓在唐朝一般都是平民采用。由此推测,此次发现的墓葬群,应该是唐朝时期,位于长安城外的一处平民墓地。
在考古人员对Ⅱ区M2墓室内发掘清理时,却有了惊人的发现。在女墓主的棺椁中,竟然发现了一顶极其奢华的金花冠,因为这顶金花冠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也不该出现在这样一座小墓当中。如此奢华的金花冠出现在M2中着实令人难以置信。
这顶金花冠极为不俗,制造工艺属于上乘,使用的材料更是名贵,几乎使用了唐朝时期能够找到的所有的制作饰品的名贵材料,包含了蚌壳、绿松石、金、珍珠、水晶、红宝石、玛瑙等。除此之外,女墓主随身佩戴的三件配饰也极其奢华,用料和工艺与金花冠同属一类。
在随后出土的墓志铭上得知,此墓主人为唐王朝宗室后裔,高宗李渊第五世孙女李倕之墓(大约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堂姐或堂妹)。难得的是,这座唐代墓葬并未遭到盗扰,随葬器物完整,这在唐墓中实属罕见。
历经两年多细致的实验室工作,比对过大量的资料后,这个由500余件不同材质的构件组成、代表当时最高工艺水平的冠饰得以被复原。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得以被完整复原的唐代冠饰。
复原后的李倕冠饰,珠光宝气、玲珑剔透,每组饰件都有极其繁复精美的金饰片装饰,并镶嵌紫晶、珍珠、贝壳、绿松石等贵重宝石。冠饰分为上、下两部分,复原高度为39厘米。上半部分被复原成一个圆球状的“髻罩”,推测原来罩在高髻上,正面是一个镶嵌珍珠、绿松石的菱形花钿,两侧对称布满各种装饰华丽的花钿饰件。
下半部分用一支“H”形的铜钗作为骨架,在冠饰的前面和两侧布满镶嵌各种珠宝的饰件,这些饰件以中间的象牙花朵和用金丝连接成环状的珍珠花环为中轴,两侧对称连接孔雀尾羽形状和鸟翅形状的花钿,头冠的下沿是一条横置的金筐宝钿,宝钿下垂吊着42枚玛瑙、珍珠、绿松石小花蕾,包裹着半球形的四叶鎏金铜片,十分雍容贵气。
李倕花冠的出土,不仅展现了唐代首饰工艺的最高水平,也为研究唐代社会等级制度、服饰文化和审美观念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作为陕西考古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李倕花冠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这件冠饰采用多种珍贵材料和复杂工艺制作而成,展现了唐代皇室的奢华生活和卓越的工艺水平。作为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李倕花冠不仅体现了唐代的社会审美和技术成就,也为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快来陕西考古博物馆一睹这件国宝的风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