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烧饼:一段军民鱼水情深的红色记忆
黄桥烧饼:一段军民鱼水情深的红色记忆
1940年10月,江苏泰兴黄桥镇的夜空被战火映得通红。新四军与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在黄桥展开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战斗中,黄桥镇的老百姓们用最朴素的方式,为新四军战士送去了最温暖的支持——黄桥烧饼。
烧饼里的军民情
黄桥战役前夕,韩德勤纠集2.4万兵力,分三路向黄桥新四军驻地发起进攻。而新四军仅有7000人,其中战斗人员仅5000余人。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新四军战士们在陈毅和粟裕的指挥下,坚守阵地,等待时机。
黄桥镇的百姓们得知新四军的困境后,纷纷行动起来。镇上的12家磨坊和60只烧饼炉全部开工,日夜不停地赶制烧饼。为了保证烧饼的供应,老百姓们甚至拆下了自家的门板,用来烤制烧饼。镇外战火纷飞,镇内炉火通红,一炉炉金黄酥脆的烧饼,承载着老百姓对新四军的深情厚谊,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
以少胜多的奇迹
在黄桥战役中,新四军以少胜多,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不仅得益于陈毅和粟裕的卓越指挥,更离不开老百姓的全力支持。据统计,黄桥战役期间,老百姓共为新四军送去了数以万计的烧饼。这些烧饼不仅解决了战士们的温饱问题,更成为了他们坚守阵地、英勇作战的动力源泉。
新四军战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老百姓则在后方全力支援。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将一筐筐热腾腾的烧饼送到战士们的手中。有的老百姓甚至不顾个人安危,直接将烧饼送到战壕里。这种军民一心、同仇敌忾的精神,成为了新四军取得胜利的关键。
永远的红色记忆
黄桥战役的胜利,不仅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更成为了军民鱼水情深的生动写照。毛主席在得知黄桥战役的胜利后,亲自题词“黄桥烧饼好出名的”,并将黄桥烧饼列入开国大典第一宴点心行列。
如今,黄桥烧饼已经成为了江苏特色小吃之一,被誉为“中华名小吃”和“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每一块酥脆可口的烧饼,都凝聚着那段艰苦岁月中军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当我们品尝黄桥烧饼时,不妨想起那段烽火硝烟的历史,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贡献的先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