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张利宾:中国企业“出海”需打造“法律护盾”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27:3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张利宾:中国企业“出海”需打造“法律护盾”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企业“出海”已成为常态。然而,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企业面临的法律挑战日益严峻。近日,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利宾在“新法‘沪’航·再赋新篇”论坛上,分享了他对当前中国企业“出海”法律应对的看法。他强调,中国律师应成为“拥有中国背景的国际律师”,积极帮助企业应对各种法律挑战。

01

复杂的国际环境

张利宾指出,当前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国际环境与20多年前大不相同。那时,中国刚刚加入WTO,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持欢迎态度。如今,中国企业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现在的‘出海’与90年代或本世纪初相比,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大不相同。首先,我们会遇到欧美国家的阻挠,面临地缘政治冲突以及价值观的对立。”张利宾说。这种变化给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带来了更多复杂的挑战,也对中国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2

法律风险与应对策略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企业如何有效应对法律风险?张利宾强调,中国律师需要转变角色,从“在中国境内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展业务的律师”,转变为“拥有中国背景的国际律师”。这意味着,律师不仅要精通法律,还要深入了解当地商业环境、市场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以便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决策支持。

以一个科威特新能源投资项目为例,张利宾详细介绍了律师在海外投资项目中的关键作用。首先,必须深入了解科威特的情况,选择当地最顶尖的律师事务所进行合作。其次,要熟悉当地的《公司法》、外资规定、新能源行业政策等。此外,还要关注当地的合规要求,与当地律师团队紧密合作。

除了地缘政治的影响,能源行业的变化也是一大因素。中国的光伏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但这也招致了欧美国家的强力抵制。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IRA)正是针对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新能源企业所制定的歧视性政策。这意味着,无论是国际贸易还是直接投资,中国企业都将面临来自欧美国家的严格审查,这是不可忽视的风险。

03

成功案例与经验分享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企业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一则指导性案例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S航运有限公司申请承认外国法院民事判决案中,中国法院根据互惠原则,承认了英国法院的判决。这一案例表明,即使两国之间没有缔结或参加相互承认和执行法院判决的国际条约,也可以根据互惠原则进行审查。具体而言,如果根据相关国家的法律,我国法院作出的民事判决、裁定可以得到该国法院的承认和执行,且该国没有以不存在互惠关系为由拒绝承认和执行我国法院判决的先例,可以认定存在互惠关系。

04

ODI备案的重要性

境外投资备案(ODI)是中国企业“出海”的必经之路。ODI备案涉及商务部、发改委和外汇局三个部门,流程看似复杂,实则有序。企业需要依次完成商务部审批、发改委监管和外汇局外汇登记三个关键步骤。整个流程耗时约2-3个月,办理成功后会得到《企业境外投资证书》和《境外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两份重要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涉及敏感行业,无论项目投资金额大小,一律提交商务部和发改委进行核准。因此,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变化,确保备案申请符合最新要求。

05

未来展望与建议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企业“出海”需要更加专业的法律支持。张利宾呼吁,中国律师应该走出国门,发展为国际律师。他坚信,中国将会涌现出一两代特别优秀的国际律师,他们将成为全球法律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我刚从首尔回来,深刻感受到韩国律师、日本律师等在各方面的素质都非常高。不论是语言能力,还是对国际法、大陆法、英美法的研究,他们的进展速度似乎比我们中国律师还要快一些。这让我感到很大的压力,我认为中国律师必须要跟上这个节奏,不能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仍然处于追随者的角色。”张利宾说。

中国企业“出海”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法律则是这场战争中的重要武器。只有充分了解国际规则,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律师应该积极提升自身能力,成为“拥有中国背景的国际律师”,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更有力的法律支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