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30分钟贪睡让大脑更清醒,情绪更积极
研究发现:30分钟贪睡让大脑更清醒,情绪更积极
睡到自然醒是每一位职场人的梦想,但是有多少人经常到深夜才睡,第二天又不得不按时起床上班。瑞典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被闹钟唤醒后,直接起床,大脑被“强制开机”可能会影响生理功能。
适度贪睡可以减轻疲劳感
近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睡眠研究期刊《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上发表了一项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指出:相较于被闹钟突然唤醒,闹钟响后再小睡30分钟,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睡眠惯性,减轻疲劳感,提高情绪状态与认知表现,同时使皮质醇水平升高,使人情绪更加积极。
研究人员对参与者的睡眠习惯与醒来后的精神状态进行了深入探索。他们首先分析了1732名平均年龄为34岁的参与者的睡眠数据,发现近七成的人有使用闹钟贪睡功能或设置多个闹钟的习惯,平均每次小睡22分钟。
研究发现,与突然醒来相比,贪睡的人平均年龄年轻6岁,由于更加年轻,他们晚睡的可能性比非贪睡人群高4倍。此外,贪睡人群的午睡时间也会略短,平均少13分钟。但两种人群报告的睡眠质量没有明显差异。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贪睡对认知能力和情绪状态的影响,研究人员进一步对31名习惯性早上贪睡的参与者进行了实验。通过不同类型的闹钟实验,他们测量了参与者的睡眠质量、认知能力、皮质醇水平和情绪状态。结果令人振奋:贪睡者在算术速度、情景记忆和认知冲突处理方面的表现均有所提升。虽然这种积极效应在40分钟后逐渐减弱,但足以证明适度贪睡对认知表现的短暂促进作用。
此外,研究还发现贪睡者的皮质醇水平较高,这有助于他们在清醒后更快地恢复精力,减轻疲劳感。与刚醒来时相比,贪睡者在清醒40分钟后表现出更强的社交能力和乐观情绪,疲劳感和困倦感也明显减少。
慢病患者,适度贪睡尤为重要
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揭示了贪睡的益处,还提醒我们起床时应避免过于迅速,以免引发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对于睡眠质量较差、患有慢性病或身体虚弱的人来说,适度贪睡尤为重要。他们可以通过设置贪睡模式的闹钟,每隔8至10分钟唤醒一次,并选择柔和的铃声,来逐渐适应清晨的醒来过程。
同时,研究还建议,在赖床时可以多做几个懒腰,通过舒展身体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氧气供应,为身体注入活力。
总之,适度贪睡30分钟,不仅能缓解睡眠惯性,减轻疲劳,还能提高情绪状态和认知表现,让我们的身体在清晨就能拥有满满的活力。当然,贪睡时间应控制在15至30分钟,以免对当晚的睡眠或醒来的疲劳程度产生不良影响。
参考资料:
Is snoozing losing? Why intermittent morning alarms are used and how they affect sleep, cognition, cortisol, and mood. https://doi.org/10.1111/jsr.1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