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边关铜钱关: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三管齐下
秦楚边关铜钱关: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三管齐下
在素有秦楚边关之称的旬阳市铜钱关镇,一幅山青水绿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近年来,该镇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村容村貌改善、产业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高山富硒水稻标准示范田
塑形:扮靓村容村貌
“路宽了,水净了,山也更绿了,生活在这样的村子里心情都是好的。”这是逢年过节返乡的年轻人常说的一句话。
舒心的人居环境
铜钱关镇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以“拆旧、建新、改厕、治污、提质”为突破口,将党建工作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度融合,建立三级联动责任体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工作有序有力、常抓常新。将人居环境整治与每月“主题党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依托“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平台载体,以镇村干部带头、党员率先垂范,宣传引导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环境整治行动,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乡村“颜值”不断刷新,居民幸福感进一步增强,铜钱关镇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也稳步提升。
通村产业路
赋能:发展多元产业
一串串辣椒长势喜人,一罐罐蜂蜜醇香甜蜜,一杯杯茶叶沁人心脾,一捆捆香椿红得诱人……近年来,铜钱关镇紧紧围绕“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有效整合产业要素和创新要素,实施“农业+”行动,做精一产、链接二产、融合三产,构建“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新发展格局。
辣椒丰收
“今年是香椿树生长的第二年,产量足足比去年多了200多公斤,短短一个月产值就达到了12万元。”林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郭伦平乐呵呵地说道。密植矮化香椿让林家沟村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一直以来山大沟深是困住村民发展的屏障,大家都嫌种粮不划算,成片的良田成了撂荒地,现在找到了农民增收的新路子,预计到明年将迎来香椿的丰采期,香椿产量可达40万公斤。
双河村六组的绿佳然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酿造的百花蜜波美度能达到42度,品质口感极佳,在镇党委政府的牵线下跟全镇17个村(社区)养蜂户签订收购协议,并且为有意愿养蜂的农户免费发放蜂箱和蜂种,实现共同增收,整个花期下来,带动100余农户养殖中蜂1000余箱,年产量达5000公斤,高品质的蜂蜜在合作社的标准化厂房经杀菌、灌装、打包销往西安等地。
铜钱关楚长城遗址
铜钱村依托秦楚文化培育旅游产业,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积极探索生态旅游“村社合一”发展模式,实施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了自然景观休闲园、农业观光体验园、狩猎拓展训练园、秦楚长城游览园、特色民宿康养园、红色文化展示园、产品加工流通园等“七园”为主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
铜钱关镇五龙湾园区
铜钱关镇的产业多了起来,规模大了起来。除了传统的烟草产业,还引进猕猴桃、黄桃、碧根果等特色林果,打造水产养殖、高山茶园、富硒大米、生态养殖、拐枣基地等农业示范园区,让万顷良田变了模样,让老百姓发现了黑土地的新能量。
铸魂:培育乡风文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铜钱关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坚持念好“引、育、评、管、化”五字经,让党员带头,引导家家户户动起来,利用道德讲堂组织村民学先进、学典型,让大家聚起来,共同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通过评选“好媳妇”“好婆婆”“致富能手”“孝义之星”等典型模范,让全镇践行“真善美”、积聚“正能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让文明新风以更喜闻乐见的方式被村民接受。还通过“映前三讲”“田间党课”等活动把形式多样的文化大餐送到村街小巷、田间地头,暖到了老百姓的心窝里,“人人讲文明·时时抓文明·处处显文明”的良好风尚在铜钱关蔚然成风。
铜钱关镇秦楚驿站民宿
下一步,该镇将持续以绿水青山为底色、以优势产业为杠杆、以文明乡风为底蕴,精准把握未来乡村建设的发展走向和功能定位,不断完善和拓展发展路径,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不断奏响铜钱关镇“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幸福乐章。
本文原文来自ak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