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家暴案背后的职场情绪管理启示
成都家暴案背后的职场情绪管理启示
2024年12月27日,四川成都武侯区人民法院对一起震惊全国的家暴案作出一审宣判。被告人贺某阳因在两年内对妻子谢女士实施16次家暴,导致谢女士遭受严重身体伤害,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赔偿谢女士37万余元。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家庭暴力的可怕,也引发了社会对情绪管理的深刻反思。
贺某阳在职场中表现得顾家又上进,是邻里夸赞、同事认可的“大好人”。然而,在家庭中,他却频繁对妻子施暴,甚至在最后一次家暴中,将谢女士打得肋骨骨折、十二指肠断裂、小肠梗阻,导致她需要终生挂着粪袋生活。这种反差巨大的行为,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看似正常的人会突然爆发如此极端的暴力?这背后,情绪管理的缺失或许是最关键的因素。
情绪管理,是指识别、理解、表达与调整情绪的过程。良好的情绪管理不仅能减少负面情绪对生活的负面影响,还能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在职场中,情绪管理更是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个人的工作效率和团队协作,还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
那么,职场人该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设定清晰的个人边界
情商高的人往往具有很好的边界感。个人边界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屏障。设定清晰的个人边界可以减少焦虑和抑郁,并提高自尊心。拥有明确边界的人更能抵御外界的压力,因为他们知道何时说“不”,并且不会让其他人过多地侵占自己的私人空间或时间。
边界分为内在边界与外在边界。内在边界指的是个人对自己情感、思想和身体的保护;外在边界是指如何与他人建立恰当的距离。有健康而清晰边界的人能够非常开放地接受外界他人的爱和支持,反之也能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缺乏边界感的人往往会在亲密关系中感到窒息,在疏远的关系中感到孤独。
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未能形成健康的边界感。可以通过自我觉察、心理咨询、加强沟通上的刻意练习来逐步修复和强化个人边界。
认识并接受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我们对周围人和事的自然反应,情绪本身没有对错之分。重要的是我们要能够识别和接纳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试图压抑或否认它们。试图否认、忽视或压抑负面情绪可能会导致情绪的反弹效应,即被压抑的情绪最终会以更强烈的形式爆发出来。
相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很多人忽视或否认或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主要是因为:
- 童年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情感支持
- 害怕自身的情绪一旦释放出来
- 会对周围的人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 甚至可能会消灭他们
- 或者是消灭掉与其之间的关系
- 或者是不符合自我或外部的期望。
找到合适的情绪出口
负面情绪需要合理宣泄,否则会在内心累积,最终可能导致极端行为。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情绪宣泄方式:
- 写作:通过写日记或创作故事来表达情绪
- 倾诉:向信任的朋友或家人倾诉
- 运动:通过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释放内啡肽
- 正念冥想:通过冥想来观察和接纳情绪
- 寻求专业帮助:必要时可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培养健康的心态
在职场中,可以培养三种有益的心态:
- 牛油果心态:外表温和而内心坚韧,专注于个人成长
- 橡胶球心态:遇到挫折能够迅速反弹,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
- 雕塑家心态:持续打磨和调整自己,不断提升专业技能
回到成都家暴案,贺某阳的情绪管理失败,很大程度上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 负面能量累积:在外工作时,为了维护良好形象,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释放,最终在家庭中爆发
- 控制欲过强:在职场中的控制欲延伸到家庭,导致对妻子的暴力行为
- 缺乏有效的情绪出口: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来宣泄压力和不满
这起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情绪管理不当,不仅会摧毁个人生活,还可能影响职场发展。因此,职场人必须重视情绪管理,学会合理表达和调节情绪,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情绪管理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还能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从这起悲剧中吸取教训,重视情绪管理,培养健康的心态,创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