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炎并发症防治指南
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炎并发症防治指南
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可主要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可能发展为肾功能衰竭。据统计,我国慢性肾炎患者已高达1.2亿,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的上升,慢性肾炎的患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糖尿病和高血压是慢性肾炎进展的主要因素,有效管理血糖和血压对于预防慢性肾炎至关重要。
糖尿病:慢性肾炎的首要病因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严重并发症,临床特征包括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及肾功能损害,最终可能进展为尿毒症。据统计,2017年全球糖尿病患病总人数为4.51亿,预计到2045年将达到6.93亿。我国2023年进行的一项全国性横断面调查显示,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其中男性发病率为11.7%,女性为10.2%,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40岁以下患病率高达5.9%,患病总人数超过1亿。随着糖尿病患者基数的不断增长,我国住院病人中糖尿病相关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肾小球肾炎,跃居慢性肾脏病的首要病因。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关键在于早期筛查和改善生活方式。研究显示,仅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筛查即可减少尿毒症几率达28.3%。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即可伴有肾脏病变,确诊后应立即进行肾脏病变筛查,包括尿常规、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和肾小球滤过率,以后每年至少筛查1次。1型糖尿病患者可在糖尿病诊断5年后筛查肾脏病。此外,改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治疗、运动、减重、戒烟、限酒、限盐等,有利于减缓糖尿病肾病进展,保护肾功能。
高血压:慢性肾炎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慢性肾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可引起慢性肾炎,若通过饮食、锻炼等方式仍无法很好地控制血压时,应采取或调整药物,使血压达到可接受范围,规范治疗前端疾病,才能有效预防慢性肾炎的发生。
综合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阶段,治疗可能包括治疗血压、血糖和高胆固醇等方面的药物。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 2 受体阻滞剂(ARB)可用于治疗高血压;胰岛素等传统的糖尿病药物以及新型的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可用于控制血糖;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可用于治疗高胆固醇。对于肾瘢痕形成,非奈利酮(Kerendia)有助于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形成瘢痕组织。
生活方式调整:饮食、锻炼和自我护理对于控制血糖和血压至关重要。建议遵循高纤维饮食,多吃水果、非淀粉类蔬菜、全谷物和豆类,限制饱和脂肪、加工肉类、甜食和盐的摄入量。目标是在每周大多数日子里,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至高强度有氧运动,每周总共进行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此外,戒烟、保持健康的体重、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等措施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定期监测: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应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和血尿酸的水平,至少每半年检测1次尿常规、尿微量蛋白及肾功能,以便早期发现肾脏损害。普通人群也应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
最新研究进展
王丽敏教授团队通过分析2018年中国居民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发现,我国成人居民慢性肾病患病率为8.2%,肾功能受损率为2.2%,微量蛋白尿检出率为6.7%。与此前研究结果相比,我国成人居民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下降了30%,这可能与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效果改善以及空气污染物水平下降有关。研究建议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强化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肾脏病高危人群的管理,以降低慢性肾脏病负担。
慢性肾炎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于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而言,及早采取措施,控制血糖和血压,定期监测肾功能,是预防慢性肾炎的关键。同时,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规范的医疗管理也是保护肾脏健康的重要保障。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守护肾脏健康,远离慢性肾炎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