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林天歆团队揭示膀胱癌转移关键机制,发现治疗新靶点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23:1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林天歆团队揭示膀胱癌转移关键机制,发现治疗新靶点

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天歆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Cancer Cell》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PDGFRα+ITGA11+成纤维细胞在膀胱癌脉管癌栓形成中的关键作用。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膀胱癌淋巴转移机制的理解,还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线索。

膀胱癌淋巴转移: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其中淋巴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临床上,部分早期肿瘤负荷较小的患者也会出现淋巴转移,且预后极差。因此,揭示淋巴转移的分子机制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至关重要。

PDGFRα+ITGA11+成纤维细胞:癌栓形成的“帮凶”

研究团队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首次在早期膀胱癌中鉴定出一种特殊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亚群——PDGFRα+ITGA11+成纤维细胞。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成纤维细胞通过ITGA11识别淋巴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蛋白SELE,激活SRC/p-VEGFR3/MAPK信号轴,从而促进淋巴管新生。

此外,这些成纤维细胞还分泌CHI3L1,重塑细胞外基质,帮助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最终形成脉管癌栓。通过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团队证实,条件性敲除PDGFRα+ITGA11+成纤维细胞可以显著抑制早期膀胱癌的淋巴管癌栓形成和淋巴转移。

开辟治疗新途径

这一突破性发现首次阐明了PDGFRα+ITGA11+成纤维细胞在早期膀胱癌脉管癌栓形成中的关键作用,为阻断淋巴转移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未来,针对这一机制开发的治疗策略有望改善膀胱癌患者的预后,为临床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林天歆教授团队的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个项目的资助,体现了我国在癌症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这一发现不仅为膀胱癌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也为其他类型癌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