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顾茅庐》阅读答案详解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10:4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顾茅庐》阅读答案详解

《三顾茅庐》是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讲述了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成功邀请其出山辅佐自己的过程。这个故事展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和诸葛亮卓越的才华。

故事背景

东汉末年,刘备在徐庶的推荐下,决定亲自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刘备两次前往隆中,但都未能见到诸葛亮。在第三次拜访时,刘备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最终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同意出山辅佐刘备。

故事内容

刘备决定第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关羽和张飞对此表示反对,张飞甚至提出用麻绳将诸葛亮捆来。刘备坚持亲自前往,并要求张飞不得无礼。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如同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山冈前的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见底,竹林青翠欲滴,景色十分优美。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时,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童子告诉刘备,诸葛亮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诸葛亮,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则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诸葛亮翻了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与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当时的群雄纷争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的策略。刘备听后茅塞顿开,如同拨开云雾见到青天。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将其视为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人物性格

  • 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
  • 关羽:稳重、顾全大局
  • 张飞:鲁莽、直爽,但忠心耿耿

文章分析

  1. 童子的话:“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这句话暗示了诸葛亮的行踪不定,同时也暗示了诸葛亮虽隐居但关心天下大事。

  2. 刘备的行为:刘备的下马步行、轻轻敲门、恭敬等待等行为,充分体现了他对人才的尊重和求贤的诚意。

  3. 诸葛亮的策略:诸葛亮提出的三分天下策略,展现了其卓越的智慧和远见。

文化延伸

  1. 成语:“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地一再邀请。
    “如鱼得水”比喻得到适合自己的环境或所需的东西。

  2. 歇后语:“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

  3. 相关故事:《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与诸葛亮相关的故事,如“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等。

  4. 历史意义: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也体现了诸葛亮的卓越才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人才、礼贤下士的典范。

本文原文来自瑞文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