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Rx2:新型三联降压药展现卓越疗效
GMRx2:新型三联降压药展现卓越疗效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尽管已有多种降压药物可供选择,但高血压的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全球仅有21%的高血压患者问题得到控制。多数患者采用单药治疗的效果不佳,常需多种降压药联用,但这对患者依从性提出了挑战。最近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国际临床试验显示,新型低剂量三联单药联合GMRx2(含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和吲达帕胺)在降压效果上表现出色,优于传统的双药联合疗法。这项研究不仅证实了GMRx2在降低血压方面的显著优势,还展示了其良好的耐受性和高患者依从性。这一发现为高血压管理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有望在未来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背景与设计
GMRx2是一种由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和吲达帕胺组成的三联单片复方制剂。这项国际、随机、双盲、活性对照试验在全球多个国家的83家临床医学中心进行,共纳入1385例18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患者根据既往降压药使用情况分为四组:未使用降压药(诊室收缩压140179 mmHg)、使用1种降压药(诊室收缩压130170 mmHg)、使用2种降压药(诊室收缩压120160 mmHg)和使用3种降压药(诊室收缩压110150 mmHg)。
所有患者首先接受为期4周的单盲、活性药物导入期,期间接受一半剂量的GMRx2(替米沙坦20mg、氨氯地平2.5mg和吲达帕胺1.25mg)。导入期结束时,平均诊室血压为133/81 mmHg,平均家庭血压为129/78 mmHg。随后,符合要求的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以下四种治疗方案之一,持续治疗6周:
- 继续接受一半剂量的GMRx2(551例)
- 替米沙坦20mg + 氨氯地平2.5mg(282例)
- 替米沙坦20mg + 吲达帕胺1.25mg(276例)
- 氨氯地平2.5mg + 吲达帕胺1.25mg(276例)
治疗6周时,除非有明确的临床禁忌证,否则所有组的用药剂量翻倍。整个治疗周期为12周。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第12周时,GMRx2组的家庭和诊室平均收缩压/舒张压降幅均高于其他三种降压药两两组合。具体数据如下:
- 相比于替米沙坦 + 吲达帕胺组,GMRx2组家庭收缩压/舒张压多降低2.5/2.1 mmHg(P<0.0001)、诊室收缩压/舒张压多降低4.3/3.5 mmHg(P<0.0001);
- 相比于替米沙坦 + 氨氯地平组,GMRx2组家庭收缩压/舒张压多降低5.4/3.4 mmHg(P<0.0001)、诊室收缩压/舒张压多降低5.6/3.7 mmHg(P<0.0001);
- 相比于氨氯地平 + 吲达帕胺组,GMRx2组家庭收缩压/舒张压多降低4.4/3.6 mmHg(P<0.0001)、诊室收缩压/舒张压多降低6.3/4.5 mmHg(P<0.0001)。
事实上,GMRx2组的降压优势在治疗第6周时就有所体现。从第6周起,GMRx2组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均低于其他组。这意味着,即使是一半剂量的GMRx2,也具有明显的降压优势。
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第12周时,GMRx2组、替米沙坦+吲达帕胺组、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组、氨氯地平+吲达帕胺组分别有2%(11/551)、1%(4/276)、1%(3/282)、1%(4/276)的受试者因不良事件退出治疗,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96%)。
临床意义
《柳叶刀》发表的同期社论指出,未来还需考虑GMRx2在严重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疗效,特别是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以及还需关注GMRx2是否有利于降低心血管风险。总之,无论是标准剂量的GMRx2还是一半剂量的GMRx2,其降压效果均优于替米沙坦、吲达帕胺、氨氯地平药两两组合,且用药安全,耐受性好。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Anthony Rodgers教授表示:“由不同低剂量的降压单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可改善血压,主要原因在于其具有叠加效应,起效迅速,低不良风险的优点。这对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具有潜在益处”。
未来展望
这项研究为高血压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GMRx2的出现不仅提高了降压效果,还通过简化用药方案提高了患者依从性。未来,GMRx2有望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严重高血压和心血管风险降低方面。然而,仍需进一步研究来评估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