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平凉崆峒区:多元“造血” 让村集体经济“壮”起来
甘肃平凉崆峒区:多元“造血” 让村集体经济“壮”起来
近年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白庙乡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高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壮大”路。
牛舍里,红牛养殖势头强劲,奏响产业发展“新牧歌”;园区内,特色农产品顺着生产线,“走向”更多市民的餐桌;山野中,闲置土地变成了有“逛头”、有“玩头”的农旅融合新景点……走进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白庙乡,随处可见产业蓬勃发展的景象。
虎山夜月农旅融合综合体项目(崆峒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白庙乡贾洼村位于泾水之滨,虎山之背,省道S216穿境而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该村坚持规划先行,突出产业赋能,留住乡村记忆,持之以恒拓优势、兴产业、美环境、惠民生,着力推进“外在美”和“内在美”和谐统一,全方位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2023年被评为首批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被中国农村杂志社推介为“和美乡村百佳范例”。
虎山夜月农旅融合综合体是今年白庙乡在贾洼村新建实施的农旅融合项目,总投资423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步行栈道400平方米、游客小道3941平方米、防护设施2534米,新建游客服务中心、儿童游乐园、蔬菜花园、网红小院,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将与现有的阳光采摘园、贾洼农耕体验产业园、白庙乡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乡域旅游景点串点成线,形成一条集游、购、娱、研学体验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丰富全乡旅游业态,促进产业升级,增添强村富民新动能。
“新建的虎山夜月营地能够俯瞰整个城区景色,并欣赏到有‘平凉八景’之称的天台夜月,露营基地内将开展餐饮、烧烤、露营、儿童研学等活动,预计增加村集体经济10万元,带动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务工8人。”崆峒区白庙乡副乡长张雄说。
养殖小区(崆峒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白庙乡柴寺村素有肉牛养殖传统,全村共有养殖户184户,养殖收入占到群众收入的40%以上。
以前,村民多在自家院落养殖,人畜混住,规模小、条件差。为了解决群众规模养殖瓶颈问题,在充分征集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白庙乡盘活废旧砖厂,建成柴寺村肉牛集中养殖小区,共有双列式牛棚8座,并配套相关辅助设施。采取一户一棚、动态承包、村集体统一管理运营的经营模式,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养殖户“养少无效益、养多无能力、想养无场地、养好无技术”等问题,不断增加群众收入。
“养殖小区现有平凉红牛190余头,示范带动养殖户50余户,年均收购群众饲草350余亩,带动周边群众务工30多人次。下一步将聚力建成集科学养殖、优良品种推广、产业发展示范为一体的综合养殖小区。”白庙乡柴寺村肉牛养殖小区负责人马广军说。
如今,白庙乡通过不断深挖本地自然资源禀赋,多业态发展,激活在村富余劳动力,激发集体经济新活力,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农民收入节节攀升,走出了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群众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