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推荐:老年人如何安全服用阿司匹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推荐:老年人如何安全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神药,能软化血管还能延年益寿?”这种说法在老年人中广为流传。然而,阿司匹林并非万能药,不当使用反而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最近,林阿姨就因为乱服阿司匹林导致胃出血,差点酿成大错。
阿司匹林与青霉素、地西泮并称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杰作。它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功效,尤其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阿司匹林从来不是保健品,对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争议也比较大,可能弊大于利,出现严重出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胡大一就表示,针对40岁以下和70岁以上的人群,一级预防中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对于40岁至70岁之间的人群,可以根据其未来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与患者进行沟通,共同决定是否使用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药物。
北大研究:老人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更安全
对于适合服用阿司匹林进行预防的老年朋友来说,既想收获健康,但又担心出血风险增加,那要怎么办才好呢?
根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梅林教授等人的研究,针对需要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每日服用50毫克的阿司匹林可能是更有效且安全的选择。
该研究纳入了需要长期进行一级或二级预防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其中165位患者服用50毫克/天的阿司匹林,261位患者服用100毫克/天的阿司匹林。
研究人员通过匹配和模型分析了入选患者的数据。结果显示,与每日50毫克的阿司匹林组相比,每日100毫克的阿司匹林组的总出血风险增加了67.1%,轻微出血风险增加了73.8%。
目前,阿司匹林仍然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支架搭桥以及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和首选药物。对于那些无法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如果医生建议服用阿司匹林,最好每天坚持服用。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而血小板聚集会导致血栓形成。这是因为血小板的寿命为7天,每天都会有新的血小板产生,如果停止服用阿司匹林,就会使未受控制的血小板数量增加,增加血栓风险。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安全用药注意4点
阿司匹林既然要天天吃,但其中也有不少讲究,尤其是这4点,一定要放心上,可不能马虎。
- 早上吃还是晚上吃
阿司匹林早晚均可服用。然而,一些研究表明,晚上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具有一定的降低血压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高血压患者,如果他们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仍无法得到充分控制,可以考虑在睡前服用阿司匹林。
但是,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他们不应中断服用降压药,并且应定期监测血压。对于基础血压正常的患者,早晨服用阿司匹林即可。
- 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市面上大多数阿司匹林都是肠溶片或肠溶胶囊。为了让药物更快到达小肠,应该在饭前服用。
如果阿司匹林包装上未标注“肠溶”,为了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应该在饭后服用。
- 高血压要多加留心
由于阿司匹林的作用是减少血小板聚集,因此对于血压仍然高达180/100mmHg的个体来说,脑出血的风险本身已经很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使用阿司匹林来使血液更加稀薄,将进一步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此时不宜使用阿司匹林。
- 多种用药时要小心
阿司匹林本身就是一种止痛药。如果在服用阿司匹林时再使用双氯芬酸钠或者布洛芬等其他止痛药,它们的作用会相互叠加,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胃出血的风险。
其次,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泼尼松等,本身就会损害胃黏膜。如果与阿司匹林联用,会进一步增加出血的风险。
此外,一些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等,也不应与阿司匹林同时使用,因为它们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或药效减弱。
正确使用阿司匹林,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健康。
特殊人群使用注意事项
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和出血史的患者,小剂量阿司匹林是更好的选择。同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监测凝血指标,确保用药安全。
此外,患者应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如果出现上腹部灼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应警惕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的可能。
通过科学合理的用药和健康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保障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