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明月照燕子楼,苏轼词中叹人生无常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04:5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明月照燕子楼,苏轼词中叹人生无常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苏轼在《永遇乐·明月如霜》中,以这句词道出了人生中最令人唏嘘的怅然若失。这种情感,如同秋夜的清风,轻拂过心头,留下一片空寂与迷茫。

公元1078年,苏轼任徐州知州。一个秋夜,他夜宿燕子楼,梦到了这座楼的旧主人——唐代名妓关盼盼。燕子楼是唐朝张尚书为关盼盼所建,关盼盼在张氏死后独居楼中十余年不嫁,最终在孤独与思念中离世。苏轼的梦,将他带回到了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年代,让他与这位才情出众却命运多舛的女子相遇。

梦中的世界是如此美好: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静中透着生机。苏轼仿佛回到了年轻时的自己,那时的他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憧憬。然而,三更的鼓声和落叶的声音,将他从梦中惊醒。梦中的美景和温情,瞬间化为乌有,只留下一片茫茫夜色和内心的空虚。

苏轼在小园中徘徊,试图找回梦中的景象,但一切都已消失无踪。他感到自己如同一个疲惫的旅人,在天涯海角漂泊,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燕子楼的空旷,让他联想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他不禁感叹:“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人生如同一场梦,古今之人皆在其中沉浮,却鲜有人能真正醒来。我们所执着的,不过是过往的欢愉和眼前的怨恨。

这种怅然若失的情感,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苏轼在政治上屡遭挫折,频繁的迁调让他感到身心俱疲。他开始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试图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找到内心的宁静。这种情感,超越了个人的得失,触及了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

“怅然若失”是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它不同于一般的悲伤或失落,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空虚感。它让人意识到生活中某些重要的东西已经失去,却又难以言说。这种情感,如同苏轼在燕子楼中所体验到的,既让人痛苦,又让人清醒。它提醒我们,人生中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会消逝,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坦然面对生活的不完美。

苏轼的《永遇乐·明月如霜》不仅是一首记梦词,更是一首关于人生哲理的诗篇。它让我们明白,怅然若失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情感体验,但正是这种情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更加懂得生活的真谛。正如苏轼在另一首词中所写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接受生活的不完美,或许才是真正的智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