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蓉城:成都如何玩转黑科技?
智慧蓉城:成都如何玩转黑科技?
成都,这座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古老城市,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速迈向智慧化、数字化的未来。2024年,成都通过优化信号灯配时、打造片区微循环等智慧交通措施,使工作日机动车全天运行速度提升约4.3%,这一数据不仅展示了成都智慧交通的显著成效,也折射出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蓬勃生机。
“智慧蓉城1+4+2”:系统布局,引领未来
成都的智慧城市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精心规划和系统布局。2021年,成都提出“智慧蓉城1+4+2”总体部署,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目标,通过智慧化手段解决超大城市治理难题。
“1”即一个目标: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4”即四大体系: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数据资源一网通享、社会诉求一键回应;“2”即两项保障:制度保障和技术保障。这一战略框架,为成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智慧应用场景:从治理到服务,科技赋能美好生活
在成都,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应用场景,实实在在地改变着城市治理和市民生活。
在城市治理方面,成都构建了“1+11”区、街道两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推动形成“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一体防风险”的“一网统管”治理格局。例如,成华区通过“事件通”枢纽,将各类事件统一纳入管理,实现“市—区—街道—社区—网格”五级联动,累计流转处置各类事件300万余件,推动城市运行管理更加高效。
在智慧安防领域,成都推进网约房管理、智慧安防小区等应用场景建设,通过智能门禁、智慧视频等技术,实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据统计,实施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后,相关区域的违法犯罪率下降了20%,居民安全感大幅提升。
在政务服务方面,成都打造了“天府蓉易办”“天府市民云”等服务平台,让市民和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各类事务。智慧政务“优信办”通过建立办事主体的信用激励评估系统,使诚信主体享受自主现勘、免证照办事、不见面审批等便利,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技术支撑体系:云平台、大数据、AI,构建智慧蓉城底座
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背后,是一套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成都注重云网融合、共享赋能,建成了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搭建“1(云管平台)+5(曙光云、浪潮云、新华三云、城运云、鲲鹏信创云)+1(云安全中心)”政务云架构,形成“一片云、一张网”。
在数据资源方面,成都积极推动全市公共数据应汇尽汇与数据质量提升,治理形成覆盖2100万余人的实有人口数据库。基于成都市“一体化”政务数据平台,持续健全数据共享及开放机制,赋能支撑赛事调度、居住证积分入户、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等重要场景应用近400项。
创新亮点:AI主题公园,科技与生活的完美融合
2024年12月,成都武侯区打造的西部首个AI主题公园正式亮相。在这个充满未来感的公园里,市民可以体验AI人与植物对话、AI互动音乐柱、AI虚拟骑行等前沿科技,仿佛置身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
AI主题公园不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一个科技展示的平台。它融合了科普、推广、租售等功能,为科技企业搭建起交流、融合、展示的平台,真正把公园的“流量”变成能长期转化的“留量”。
成都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在从概念走向现实,从蓝图变为实景。随着“智慧蓉城1+4+2”战略的深入推进,成都正逐步实现城市服务网、民生网、安全网的“三网融合”,让城市治理更加高效便捷,让市民生活更加智能美好。未来,成都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新路径,为全球超大城市治理贡献“成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