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水立方:从“夏奥”到“冬奥”的双奥传奇
鸟巢水立方:从“夏奥”到“冬奥”的双奥传奇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占地20.4万平米,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9.1万人。举行了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奥运会后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体育场由雅克·赫尔佐格、德梅隆、艾未未以及李兴钢等设计,由北京城建集团负责施工。体育场的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和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场馆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8年3月完工,总造价22.67亿元。作为国家标志性建筑,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结构特点十分显著。体育场为特级体育建筑,大型体育场馆。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下工程防水等级1级。2014年4月中国当代十大建筑评审委员会从中国1000多座地标建筑中,综合年代、规模、艺术性和影响力四项指标,初评出二十个建筑。最终由此产生十大当代建筑。北京鸟巢——国家体育场为初评入围建筑之一。2022年2月,成为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举办地。根据北京市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要求,2022年5月3日起,国家体育场(鸟巢)将暂停对外开放,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从“鸟巢”到“冰立方”:双奥场馆的传奇之旅
2008年8月8日,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北京,见证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盛大开幕时,一个宏伟的建筑——国家体育场(鸟巢)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这座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与中国建筑师李兴钢合作设计的建筑,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卓越的功能,不仅承载了2008年奥运会的开闭幕式,还成为了北京乃至中国的标志性建筑。
鸟巢的设计灵感源自于“巢”的概念,象征着孕育生命的摇篮。整个建筑由交错的钢梁构成,仿佛一个巨大的鸟巢,既展现了自然的有机形态,又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科技感。2003年12月24日,鸟巢正式开工建设,历时近五年,耗资22.67亿元,最终在2008年3月完工。这座占地2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5.8万平方米的巨型体育场,可容纳9.1万名观众,不仅见证了2008年奥运会的辉煌,还在2022年再次成为冬奥会的开闭幕式场馆,成为全球首个“双奥开闭幕式场馆”。
与鸟巢遥相呼应的,是另一座同样著名的奥运场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这座外观宛如无数“水泡泡”的建筑,同样出自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团队之手。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细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的结构,采用了ETFE(四氟乙烯)膜结构,这种材料轻盈且透光性好,能够营造出梦幻般的视觉效果。水立方的建设始于2003年12月,历时四年半,于2008年1月29日竣工,总建筑面积达7.9532万平方米,耗资10.2亿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水立方承担了游泳、跳水和花样游泳等水上项目的比赛任务,见证了25项世界纪录的诞生。
更令人惊叹的是,水立方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成功实现了“水冰转换”,变身为“冰立方”,成为冰壶比赛的场地。这种创新性的改造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水上功能,还新增了冰上运动设施,成为世界上首个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双奥场馆”。这一创举不仅体现了中国在场馆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创新,也成为了奥运历史上的一大亮点。
建筑艺术与科技创新的完美融合
鸟巢和水立方不仅是奥运场馆,更是建筑艺术与科技创新的结晶。鸟巢的钢结构设计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确保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独特的外观不仅美观,还能有效分散风力,减少风阻。而水立方的ETFE膜结构则开创了建筑史上的先河。这种膜材料不仅重量轻、透光性好,还具有自洁功能,雨水就能冲刷掉表面的灰尘。更令人称奇的是,水立方的外墙采用了特殊的镀点技术,通过调节镀点的密度来控制光线的透过率,既保证了室内采光,又避免了过度的热量积累。
2022年冬奥会期间,水立方的“水冰转换”技术更是惊艳了世界。通过在泳池上方搭建可拆卸的钢结构支撑体系,并铺设预制混凝土板,再在其上安装制冰系统,最终成功将游泳池改造成冰壶赛道。这一创新不仅节省了建设成本,还实现了场馆的多功能利用,为奥运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奥运场馆到城市地标:双奥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奥运会结束后,鸟巢和水立方并没有被闲置,而是通过一系列创新性的改造和运营,成为了北京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文化活动场所。鸟巢内部开设了空中走廊,游客可以登上场馆顶部,俯瞰整个奥林匹克公园的美景。水立方则在赛后改造成了“水立方嬉水乐园”,成为市民和游客体验水上运动的好去处。2022年冬奥会后,这两个场馆再次焕发新生。鸟巢推出了“欢乐冰雪季”活动,将场馆变成了一座大型冰雪乐园,设有雪圈广场、雪地射击等十余项游玩项目。水立方则继续发挥其“水冰转换”的优势,不仅保留了冰壶赛道供游客体验,还恢复了水上运动功能,真正实现了“水冰双驱”的运营模式。
打卡攻略:如何玩转双奥场馆
想要打卡鸟巢和水立方,以下几点攻略不容错过:
最佳参观时间:晚上是欣赏这两座建筑的最佳时间。鸟巢和水立方会在傍晚亮灯,灯光映照下的建筑宛如艺术品般璀璨夺目。夏季和秋季的亮灯时间是18:30-19:00,冬季和春季则是17:30-18:00。
门票信息:鸟巢的门票价格为100元(成人票)和80元(优惠票),水立方的门票则为30元。如果只是在景观大道上拍照,无需购买门票。
交通指南:乘坐地铁8号线在奥体中心站或奥林匹克公园站下车,从B2口出站即可到达。也可以选择乘坐公交82路、419路、538路等线路,在国家体育场东站下车。
实用贴士:即使不进入场馆内部,也需要通过安检,建议轻装简行。如果计划参观内部,可以将行李寄存在鸟巢正西参观入口处的游客服务中心,寄存时间为10:00-18:00,领取时间为10:30-19:00。
特色活动推荐
目前,北京奥运博物馆正在举办“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奥运文化传播之路”主题展览,展出了2万余件奥运特许商品,免费开放至10月28日。此外,鸟巢的“欢乐冰雪季”活动将持续整个冬季,是体验冰雪运动乐趣的好去处。
结语
从2008年到2022年,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一起向未来”,鸟巢和水立方见证了北京从“夏奥之城”到“双奥之城”的华丽转身。它们不仅是奥运精神的载体,更是中国建筑艺术与科技创新的结晶。如今,这两座建筑已经融入北京的城市肌理,成为展现中国魅力的重要窗口。无论是欣赏建筑之美,还是体验奥运文化,亦或是参与冰雪运动,鸟巢和水立方都能为你带来难忘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