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赖氨匹林:你真的会用吗?
注射用赖氨匹林:你真的会用吗?
从一个真实案例说起
2018年6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了一位因反复咳痰喘5年、加重伴发热2天入院的患者。在物理降温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医生给予注射用赖氨匹林肌肉注射。然而,注射后仅5分钟,患者就出现了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和消化道出血症状。幸运的是,经过及时抢救,患者最终脱离了危险。
这个案例警示我们,注射用赖氨匹林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但其使用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和用药指南,否则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什么是注射用赖氨匹林?
赖氨匹林,化学名为DL-赖氨酸阿司匹林,是一种由阿司匹林和赖氨酸组成的复盐。它具有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发热及中度疼痛的治疗。与阿司匹林相比,赖氨匹林水溶性更好,不仅可以口服,还可以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尤其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
如何正确使用注射用赖氨匹林?
适用人群和剂量
- 成人:一般剂量为0.9~1.8g/次,每日2次。
- 儿童:按体重计算,每日10~25mg/kg。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存在瑞氏综合征的风险,英国、美国等国家已禁止16岁以下儿童使用赖氨匹林。
给药途径
注射用赖氨匹林可以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静脉注射时,应使用不超过20℃的凉开水溶解药物,并确保药物完全溶解后再进行注射。
特殊人群使用注意事项
儿童:如前所述,儿童使用赖氨匹林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这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可表现为发热、呕吐、行为改变、抽搐甚至昏迷。因此,多个国家已禁止或限制赖氨匹林在儿童中的使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妊娠晚期使用赖氨匹林可能延长孕期和分娩时间,因此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使用时,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分泌,影响婴儿,因此也应禁用。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使用赖氨匹林时需谨慎,应从小剂量开始,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注射用赖氨匹林与其他药物合用时需谨慎:
-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合用会增加胃肠道出血和溃疡的风险,应避免同时使用。
- 抗凝药:如华法林,合用会增加出血风险。
- 糖皮质激素:合用会增加胃肠道并发症的风险。
- 甲氨蝶呤:合用会增加甲氨蝶呤的毒性。
临床使用指南
2020年发布的《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指出,不推荐赖氨匹林作为儿童退热药使用。对于成人,虽然赖氨匹林可以使用,但也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避免盲目大量应用。
安全用药建议
- 使用前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禁用。
- 注射给药时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一旦出现过敏症状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需警惕胃肠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 严格遵医嘱用药,不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给药途径。
注射用赖氨匹林是一种有效的解热镇痛药,但其使用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和用药指南。特别是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更需谨慎。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反应,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同时,应避免与禁忌药物联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