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教你高温天防护秘籍
首都医科大学教你高温天防护秘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天气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挑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梁潇提醒大家,在高温天气下要注意健康防护。她建议多食用新鲜蔬果,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户外工作者尤其需要注意防晒和及时补水,以防中暑。梁潇还强调,一旦出现中暑先兆症状,应及时转移到阴凉处并采取相应措施降温。
什么是高温天气?
高温天气是指在连续异常炎热的白天和夜晚,局地多余热量累积的时期。由于气候变化,热浪和长期酷热情况的频率、持续时间、强度和规模都在增加。即使是低强度和中等强度的热浪也会影响弱势人群的健康和福祉。
中暑的症状和急救方法
中暑是高温天气下最严重的健康风险之一。中暑前通常会出现一些先兆症状,如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略高于正常等。如果发现应及时寻求帮助,尽快转移到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和电解质。若无缓解或症状严重应立即就医。
中暑的急救步骤包括:
- 将患者从高热的环境中移至荫凉通风处。
- 松脱衣物、足部稍微抬高、平躺休息,若有呕吐现象则侧躺保持呼吸道畅通。
- 全身皮肤喷洒水,通风(扇风)促进排汗,将冰袋(毛巾包覆冰块或冰凉饮料罐)放置于颈部、腋窝和鼠蹊部。
- 补充水分,但不要过量。
- 立即送医处理。
高温天气的饮食建议
高温天气下,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消化系统负担加重。因此,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烹饪时尽量使用蒸、煮、炖、白灼等方式,减少油炸、油煎。同时,可以适量摄入奶、蛋、水产品、瘦肉、大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以满足身体所需。
高温天气,人体出汗较多,容易导致水分和矿物质流失,饮食中要适量补充水分和矿物质。建议多吃含钾的食物,如绿叶蔬菜、香蕉、土豆、鲜豆类等,以维持电解质平衡。此外,可以适量食用富含钙、镁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等,以保证矿物质摄入充足,增强体力,保持身体健康。
巧用食物的色彩,提高食物的“颜值”来提高食欲。将清新爽口的蔬菜,比如彩椒、胡萝卜、西红柿、洋葱、莴苣等一起搭配,从视觉上提升食欲。主食中可以添加红豆、绿豆、紫米、玉米、红薯、小米等不同颜色搭配,让主食变得五颜六色,增加食欲。
可以选择天然的食物防暑降温,比如绿豆、苦瓜、西瓜、黄瓜等应季清热解暑食物。绿豆可以做成绿豆粥、绿豆汤;苦瓜可以做成苦瓜炒蛋、苦瓜炖排骨、苦瓜汤、凉拌苦瓜等;黄瓜可以做成凉拌黄瓜、黄瓜虾仁汤、黄瓜炒蛋等。西瓜建议直接切开吃,要适量吃,每天200-300克即可。
高温天气容易出汗,出汗后要及时合理补充水分,但不建议饮用含糖多的饮料,可以饮用白开水、绿茶水、菊花茶、绿豆水等。建议每天至少喝8杯水,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出汗过多会导致体内盐分丢失,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应该适量补充体内矿物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此外,可以适量饮用一些含有维生素C的饮料,如柠檬水、柚子茶等,以帮助身体抵抗炎热天气。
高温天气,人们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现象。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要合理安排餐次,尽量定时定量进食。建议早餐多样,中餐适量,晚餐清淡。此外,可以适当增加餐次,如上午和下午各加餐一次,以补充能量和营养。夏季也是蔬菜瓜果生长旺季,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同时,蔬菜水果中的水分含量较高,有助于补充水分。
天气炎热,很多食物容易滋生细菌,导致食物变质,因此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在选购、制作、储存和食用食物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发生食物中毒。建议购买新鲜食物;尽量现做现吃;生吃瓜果要洗净,凉拌菜充分洗净后再加醋、蒜泥等调味;砧板处理食材生熟要分开。烹调好的食物尽量不隔夜存放,一定要冷藏保存。
高温天气的运动注意事项
高温天气下,运动需要格外谨慎。白天阳光强烈,上午9点到下午4点,是一天中最热、紫外线最强的时候,因此户外锻炼最好避开这个时间段。大量出汗,应饮用常温水,并缓慢饮水;运动量较大时可以适当饮用淡盐水和功能性运动饮品。
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即停下来休息。不然会使血液淤积在肢体的静脉中,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休克等缺氧症状。不要马上吹空调,否则皮肤温度下降过快,极易出现伤风、感冒、气管炎等疾病。不要运动后立即洗冷水澡,突然过冷的刺激会使正常功能失调,尤其是体温调节紊乱,从而导致身体不适。
特殊人群的防护要点
老人、儿童、孕妇和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尽量待在凉爽室内,若须室外活动应安排在一天中较凉爽时段且尽量待在阴凉处,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日常生活中的防护建议
- 减少室外高温暴露,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若外出应注意防晒,并在阴凉处活动,避免过度体力消耗。
- 保持室内环境清爽,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湿度,减少太阳直射和不必要的易产热的电器使用。
- 应在口渴前喝水,以保持身体水分,及时摄入含盐和矿物质的餐食和饮品,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
- 准备防暑降温药品,调节饮食,及时饮水,关注体温变化和不适症状,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略高于正常等中暑先兆症状,应及时寻求帮助,尽快转移到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和电解质,如无缓解或症状严重立即就医。
- 老人、儿童、孕妇和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尽量待在凉爽室内,若须室外活动应安排在一天中较凉爽时段且尽量待在阴凉处,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 室外露天作业人员积极采取防晒措施,控制室外露天作业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放慢劳动速度。
高温天气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警惕,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记住,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让我们一起安全度过每一个炎热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