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大专家解读:2024版指南中的新型降压药物如何使用?
中国医大专家解读:2024版指南中的新型降压药物如何使用?
2024年8月11日,备受关注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正式发布。新版指南在2018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更新,新增了13项重要内容,包括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新的血压测量方法、新的降压治疗方法等。其中,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新型降糖药物SGLT2抑制剂和内皮素双受体拮抗剂等新型降压药物的纳入,为高血压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新型降压药物介绍
ARNI(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
ARNI是一类新型的降压药物,通过抑制脑啡肽酶和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来发挥作用。其代表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已被证实能有效降低血压,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该药物特别适用于心力衰竭患者和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SGLT2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SGLT2抑制剂最初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但研究发现其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从而降低血压。代表药物包括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和卡格列净。SGLT2抑制剂不仅降压效果好,还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和肾病进展的风险,特别适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
内皮素双受体拮抗剂
内皮素双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内皮素与其受体的结合,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这类药物对于难治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尤其有效。代表药物有波生坦和安立生坦。
如何正确使用新型降压药物
中国医大一院老年心脑血管专家陈思娇教授强调,新型降压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充分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和潜在副作用,避免盲目用药。
在选择降压药物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适应症:不同药物适用于不同的临床情况。例如,ARNI更适合心血管疾病患者,而SGLT2抑制剂则更适合糖尿病或肾病患者。
患者耐受性: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不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例如,某些患者可能对特定药物成分过敏或不耐受。
药物相互作用:需要考虑患者是否在服用其他可能与降压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例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能会减弱ACE抑制剂的效果。
肾功能:监测肾功能是选择降压药物的重要参考。某些药物可能对肾功能有影响,需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合并症:患者合并的其他疾病也会影响药物选择。例如,糖尿病患者可能更适合使用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药物。
个体化治疗: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临床上,要持续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必要时进行调药。
结语
新型降压药物的出现为高血压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合理用药是关键。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定期监测血压和相关指标。同时,健康的生活方式仍然是控制血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的双重作用,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