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中风要S.M.A.R.T.,识别症状要F.A.S.T.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17:4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预防中风要S.M.A.R.T.,识别症状要F.A.S.T.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因此,快速识别中风症状并及时就医至关重要。新加坡卫生部属下中风服务改善小组(Stroke Services Improvement)今年推行的全国预防中风活动主题是“预防中风要S.M.A.R.T.,辨识中风要F.A.S.T.”(Be Stroke S.M.A.R.T., Think F.A.S.T.),鼓励大家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以及学会辨识中风迹象。
F.A.S.T.识别法
- Face drooping(脸部下垂)
- Arm weakness(手臂无力)
- Speech difficulties(说话困难)
- Time to call 995(拨打急救电话995)
如果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中风幸存者杨福丁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半年多前,52岁的杨福丁在凌晨3点多醒来时,发现左手臂完全没力,从肩膀到手指都像在发麻,而且可以感觉自己变得越来越虚弱。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中风的迹象,立即让妻子拨打急救电话。由于送医及时,他的康复情况良好。
S.M.A.R.T.预防法
S.M.A.R.T.则涵盖五个生活习惯:
- Smoke-free:戒烟
- Meals:三餐要健康
- Active:保持活跃
- Regular:定期做体检
- Take your medications:准时服药
根据中风服务改善小组的数据,每五起中风案例中,有四起能从生活方式着手预防。杨福丁中风后彻底改掉了不良生活习惯。他开始规律服药,改变饮食习惯,不再食用煎炸食物和甜饮,主餐以全谷面包和糙米饭为主。同时,他坚持早睡早起,每天进行复健运动。这些改变不仅帮助他减重24公斤,整体感觉也好多了。
中风风险不容忽视
中风并非老年人的专利。根据2021年的数据,每四个中风病例就有约一个(23.3%)在60岁以下。今年发表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神经病学》(The Lancet Neurology)的研究报告也指出,全球各地较年轻的中风患者数量正在增加,特别是55岁以下的族群。
中风的风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胆固醇等。专家建议定期做体检,特别是在40岁之后,以便及早发现并控制这些风险因素。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遵医嘱服药,可以有效降低中风风险。
本文原文来自新加坡早报
热门推荐
风靡全球的顶级端游排行榜前十名,盘点玩家最多的网络游戏榜单
SCI论文质量提升指南:从选题到发表的全方位指导
观音莲是什么植物类型?
干货:K线交易中的5大反转形态及交易策略详解
泉州清源山:自然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差旅费津贴,不是工资,更不计福利费
靶向GPC3 CAR-T疗法大揭秘,肝癌患者肿瘤几乎消失
本科学位证和毕业证的区别:性质、用途与获取条件全面解析
机场地勤工作内容详解:职责、挑战与职业发展
任务管理器就能搞定90%的电脑问题?
三角梅要“虐养”,牢记“1少1多1勤”,开花就妥了
异地恋的坚守与挑战,怎样避免分手悲剧?
1万多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到底有多神秘?里面究竟有什么
胆汁淤积怎么诊断
一拳超人最强的人物排行榜展示 一拳超人高战力s级英雄有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是什么 有怎样的影响
鼻腔异物的紧急处理方法
“政府出钱、私人运营”——美国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了解一下?
小球换大球:乒乓球比赛规则与器材的历史变革
发烧的机制与应对策略:理解身体的自然反应与健康管理方法
炒蛋的营养价值和烹饪技巧
水蒸蛋比例1:1还是1:2?哪种口味更好?
数字人书单号如何起号
猫头鹰的智商相当于人的几岁
疲劳与精力不足:走出倦怠的阴霾
文创产品“出圈”:从文博会到城市文化新名片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全自动运行系统白皮书发布
高铁站台打伞有触电风险?
梅州旅游攻略自助游:一日游与自驾游全解析,必去景点推荐
中英君主制度对比研究